公屋輪候時間延長至4.7年

公屋輪候時間延長至4.7年

【本報訊】公屋平均輪候時間再創回歸後新高。房委會公佈,截至去年12月底,一般申請平均輪候時間增至4.7年,3年上樓承諾幻滅,長者一人申請者平均輪候時間升至2.6年,但公屋輪候冊數字卻略減至28.23萬宗。公屋聯會料未來輪候時間會超過6年。

申請宗數略減

房委會公佈,截至去年12月底,一般申請平均輪候時間由去年同期3.7年增至4.7年,即整整拉長1年,偏離3年上樓承諾,再創回歸後新高。長者一人申請者平均輪候時間,亦由去年同期的2.1年升至2.6年。而公屋輪候冊申請有28.23萬宗,較去年9月底28.65萬宗略減,其中一般申請和非長者一人申請分別有14.88和13.35萬宗。據了解,非長者一人申請,當中逾半是30歲以下的單身人士。
房屋署表示,由於多個大型公共屋邨落成,如安達邨和水泉澳邨等,所以將單位編配予輪候已久的申請者,令公屋輪候冊數字減少。但一般申請輪候時間不跌反升,是因數字只反映過去一年的平均輪候時間,加上覓地建屋需時,無可避免進一步對平均輪候時間形成壓力。
公屋聯會主席王坤認為,因建屋量沒顯著增加,公屋輪候時間延長是意料中事,但估計申請宗數減少,是因為房署清理不少不合資格的非長者一人申請。他說,未來2至3年的建屋仍然不足,預計公屋輪候時間會進一步延長超過6年,情況令人憂慮。王說,《長遠房屋策略》指未來公屋供應會增加,料輪候時間3年後會逐步回落,但未必能兌現3年上樓。他說,新一屆政府必須訂定10年落成28萬個公屋單位的長策目標、保證增加土地供應,如加快填海及撥5%郊野公園建屋等。
■記者李詠希、譚靜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