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透視】
上世紀80年代電視台曾推出《打電話問功課》節目,30年後本港80後余佑謙(Timothy)創立「手機問功課」,由打電話轉為手機App,讓學生隨時隨地問問題;推出1年在港星台三地吸納23萬學生用戶,年收入逾2,000萬元。有補習名師直言不擔心,反認為兩者是互補多於競爭。
記者:梁偉聰
岑梽豪
今年28歲的Timothy出生於草根家庭,入讀港大就金融科,畢業後加入大銀行基金管理部門工作,踏上不少人心中的青雲路。但工作不足1年,發現自己真正興趣不在於此,毅然放棄「筍工」,賣掉在學期間開設的小型補習社,以30萬元創業,一度花盡積蓄,創立snapask的手機問答平台;推出1年多,在香港、台灣及新加坡三地擁有23萬學生用戶,當中香港佔超過10萬,其餘星、台學生各佔一半。
去年10月snapask更獲內地著名天使投資者、美圖(1357)董事長蔡文勝融資300萬美元,估值衝破1億元。
80後老闆:與日校互補不足
Timothy表示,自己在幫人補習期間發現,香港的學生在堂上很多時不敢發問,當下課後就湧現大量問題,所以snapask標榜學生可以隨時隨地透過手機App向導師發問。現時主要對象是高中學生,學生只需以手機拍下問題發到平台上,短時間內就會有導師一對一解答,「同WhatsApp類似,可以用語音、文字、圖像解答」。收費計劃分為月費98、368及588元,分別可問10條、40條和無限條問題。
現時平台上有超過5,000名導師,Timothy指導師來自各大院校,公開試成績至少有B或5*以上,故質素上有一定保證。每條問題導師可獲約4至8元,視乎其活躍率、回答質素、回答評分,以及服務年期而定。
Timothy提到,試過有導師每月可收5,000元,至於平均導師月入介乎1,000至2,000元,每周花上1至2小時答問題。就讀港大四年級的Vangary表示,自己做私人補習月收約1,000元,透過同學介紹當上snapask導師,每日大約答5、6條問題,月入約700元,雖然收入比不上補習,但snapask勝在夠自由,不用定時定候去指定地點。
Timothy認為,日校、補習社與snapask三者不存在互相取代,而是互補不足,科技只是協助老師教學的工具。遵理Physics名師Ken Fung指,平日難以逐一解答一眾學生的問題,可能有學生晚上溫習的時候才想到問題,但到時已沒老師在身邊,snapask可填補這個空缺,「老師角色是主動提供資訊,snapask則較為被動,學生有問題時才發問」,不認為兩者有衝突,反而是相輔相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