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跑渣馬,對不少選手來說,等於是跑三隧三橋,盡覽當中景色才算圓滿,不過今屆就為了遷就封路及交通安排,刪去青馬大橋路段。昨有不少跑手感到可惜,認為失去特色,亦有專業跑手持相反意見,認為青馬橋多斜路且大風,刪去了更易造出佳績。
記者:徐嘉華 禤家民
全長42.195公里的渣打馬拉松路線,一大特色是會跑過香港的三隧三橋,三隧即南灣隧道、長青隧道、西隧、昂船洲大橋、青馬大橋和汀九橋。但田總今屆改革賽道,將青馬大橋的賽段抽走,跑手抵青馬大橋下行支路附近便要掉頭往汀九橋,青馬橋的補給站則改了在汀九橋往長青隧道的路段。
今屆為電視台作評述的香港馬拉松選手姚潔貞,就認為對跑者更有利:「我對跑橋印象唔係太好,因為多逆風同側風,上落斜又多,如果出年有份跑全馬,我希望仍會係冇青馬橋路線。」
跑橋要上斜又大風
事實上,不少跑手來到青馬橋時雖然仍是腳程飛快,但如同「上山」的斜度,加上風勢強勁,不比最後階段的西隧上斜路段容易。在2016年跑出香港最快馬拉松時間的鄧敏華亦認同姚的意見:「今日跑到去有啲唔慣,因為唔使跑上青馬橋,以前跑上去,因為有斜路,好多人會被扯散,𠵱家刪去路段,反而方便大家一齊跑落去。」至於香港單車隊前代表洪松蔭,近年出戰不少國外的馬拉松,則認為影響不大;「今次跑入少少,其實路段差不多,冇青馬橋差唔多,轉折點啲彎位更順暢;做法對道路管制亦好,因為唔使封青馬,唔會阻礙到入機場旅客」。
至於跑手周先生,上次跑半馬無緣上青馬,今次報名全馬,誰知仍舊緣慳一面,他認為這是渣馬的特色,應該保留:「青馬橋始終是香港馬拉松特色,唔少人仍為此而苦練參加全馬,始終大部份路段都冇氣氛,只有尾段入到銅鑼灣先有,所以更應該保留青馬橋段。」至於跑了5年渣馬全馬比賽的任先生,亦認為就算幾難跑仍值得保留,「我唔係太叻嘅跑手,每次跑到嚟要上斜會消耗好大體力,但仍然享受,因為青馬橋風景好靚」。
雷雄德:更有新鮮感
浸大體育學系副教授雷雄德指,賽道變化會讓經常參賽的選手更有新鮮感,田總大可在賽後收集意見,以決定來年如何安排路線;至於沒有了三隧三橋是否可惜,他指早年馬拉松路線也不盡相同,最重要是政府能投放更多資源,例如將封路時間延長,那安排路線的彈性就更大。香港田總主席關祺認為跑手們對刪去青馬大橋路段意見不大,實際運作後可以更快恢復流量。至於來年會否繼續此安排,他認為與賽事委員會及政府部門檢討後才有定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