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今次米埔生態調查歷時兩年,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WWF)召集450人成為義務公民科學家,平日在冷氣辦公室工作上班族,接受訓練後成為調查員。27歲在藥廠上班的Fiona大學修讀生物系,她指生態調查要日曬雨淋,但工作有滿足感,最難忘一次統計螢火蟲數目,遇到數百隻螢火蟲,即使滿臉被蚊叮腫也開心。
籲珍惜高生態價值地方
32歲周子瑋任職售貨員,平日在辦公室工作。他指難得可以深入米埔保護區,每月有兩、三日到米埔參與調查,最難忘畫面亦是螢火蟲飛舞,「個畫面好似燈咁不停閃,本身冇諗過(香港)有咁靚畫面。」他認為香港應珍惜高生態價值地方,避免選址郊野公園建屋,「起樓有好多個方法解決,但郊野公園破壞咗就返唔到轉頭。」
WWF項目經理王偉東笑言,並非所有調查工作都有趣,例如調查員若在鄰近白泥地區統計螢火蟲數目,可以一隻螢火蟲都見不到。他指公民科學家工作繁瑣,按既定路線巡查米埔,收集蝙蝠發出的超聲波,部份人協助處理紅外線相機拍攝逾10萬張相片。
■記者潘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