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這篇的時候,你正在做甚麼?為比賽輾轉反側?正熱身展舒?還是已經完成比賽呢?
一年一度大型跑步賽事,無論有沒有參賽,也總被那股氛圍感染到。身邊的長跑愛好者不少,愛以自我挑戰作目標;以往跑10公里的升級半馬,鬥了幾年半馬的,也向那42.195公里進發了。眼見朋友如此上進,自己也不敢怠慢,今屆就試試參加半馬。從前跑10公里,還可勉強靠自己的運動底子頂住,但當路程多了一倍,就非老老實實的練習不可。
坦白說,在訓練初期,長跑練習於我這種欠缺耐性的心急人而言,「寂寞」是比氣喘腳酸更令人難耐的東西。練耐力無捷徑,練幾多就有幾多,有時一跑要一、兩個小時,song list都開始重複了,卻依然要把擺手提腿重複再重複;腦開始空白,呼吸聲怎麼變重了?這個時候,疲倦會加倍襲來,腿就突然像灌了鉛般有如千斤重 ,心裏不住想還有多少公里才達標--這往往就是放棄的開端。
長跑練習帶給我的最大好處,除了是心肺功能的提升,更多的是心態上的調整。我一向是個急性子,每次練長課都只想快快結束,不自覺就把步幅加快,結果是尾段乏力;幾次練習之後,才懂得把節奏放平均,跟自己說:21多公里,急不來。既然冇得急,那不如用這段時間想想東西,當作自我整理吧。沿路欣賞風光,再來一場自己跟自己下的象棋,慢慢就覺得,那個多小時其實是你煩擾生活中的一個小小驛站,就會開始懂得享受了。
人生如馬拉松,外間的考驗少不了,但很大程度還是種與自己的角力;有疲倦時、有想放棄時、有會有衝線得勝的喜悅。想起自己這段跑到半程的人生馬拉松,試過太多欲速則不達的碰壁,對跑步教懂我的事,又有多一份體會了。一句老話:勝利不一定是第一個衝線。
伍家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