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年歲暮「菇后」邀約往灣仔「家傳七福」午膳。
「家傳七福」在羣策中心之時去過兩次,也是中午飲茶都有吃「菜薳牛河」水準相差頗遠。
第一回一位飲食業老行尊熟客作東道,那碟「菜薳牛河」鑊氣十足,熱力四射,色香味俱全,相當精采。
第二回區區與朋友再去,那碟「菜薳牛河」雖然不至於難吃的地步,但已失去上回佳作的神采──主要弊端在粉底炒得不透溫溫吞吞缺少熱辣辣香噴噴的魅力。
「家傳七福」在羣策中心租用地方雖不小但每層面積有限頗有英雄無用武之地之嘆。
遷往華美粵海酒店現址面積雖不大但地方軒敞、裝潢華美自是另有一番氣象。
這頓午膳的主角是「五蛇羹」輔以古老菜「雞子戈渣」、「炸田雞腿」和鴛鴦腸卷、牛肉腸粉及芝麻卷等三幾款鹹甜點心。
「家傳七福五蛇羹」材料豐足,刀章精細,口感香滑,湯色澄明,滋味清醇鮮美堪稱上乘佳作。
「雞子戈渣」狀似金磚,外皮酥脆內裏軟滑,曾是十分流行的筵席熱葷。此菜之名甚怪行上也多不知來源何自。
區區聽一位老行尊說過應是北方菜「鍋炸」之訛。
在「普通話」尚未普及的時代,南北言語不通,飲食業工作人員腹中墨水無多時有如此怪現象。
粵菜常見的「涼辦茄子」、「蠔油薑葱辦麵」也令人費解,其實不過是北方話「涼拌」、「拌麵」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