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單車球(cycle ball)選手去年在德國贏得單車球B組季軍,沒惹太多人注意,加拿大及台灣反而有意吸納港產單車球選手。曾為香港贏得單車球國際賽獎項的教練及選手,期望政府不要冷待單車球發展,兌現施政報告承諾,增撥資源支持體育運動「普及化、精英化、盛事化」。
單車球港隊選手每周兩晚在東啟德體育館練習,每次只能租用兩小時,隊員練習前後均要合力把龍門架及安全圍板收放好。去年在德國斯圖加世界室內單車錦標賽贏得單車球B組季軍的陳家健和勞文輝,公餘只能把握每周兩晚時間練習。
自費受訓 奪國際賽季軍
陳家健爸爸是台灣人,媽媽是香港人,他在台灣出生後,全家人回港定居。他的單車球基本功始於14歲加入民安隊少年團參加花式單車表演,啟蒙教練是民安隊少年團助理參事陳達榮。
陳達榮說,民安隊花式單車表演隊最初學習中國雜耍,後來加入國際賽的花式技巧,最後才發展單車球,他形容單車球是冷門的運動,因資源有限要在單車球車胎套上外套,避免磨損昂貴的車胎。他曾到德國受訓、參賽及觀摩,因此鼓勵家健自費到德國接受有系統訓練。
家健說,最初在民安隊少年團學單車花式表演,後來玩單車球,單是站在單車上,不知下了多少苦功。翌年陳達榮推薦他去德國受訓,但大部份費用都要自費,他感謝母親把一萬元積蓄給他做旅費。別說德文,英文也說不好,他抵埗後主要靠繙譯機及身體語言生活。
2000年父親要家健上大學,他前後去過台灣、日本和西班牙苦學外語,漸漸建立自信心。畢業後再加入單車球隊,去年參加國際賽前自費到比利時集訓,結果與勞文輝為香港贏得季軍。他今年4月會再自費到日本集訓吸取經驗,備戰今年的國際賽。他們為港贏得季軍後,正申請運動員基金,冀與隊友分擔出發集訓的費用。
家健嘆,受制於政治及資源所限,窒礙香港推動體育運動,台灣和加拿大都有意向他招手發展單車球運動。他說,自己雖然是半個台灣人,但居港多年對香港總有感情,希望能在港推動單車球這項冷門運動,而笑稱是新移民的他,現於公餘也會教內地基層新移民朋友跆拳道。
■記者林社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