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常Playgroup:醬缸中的領悟 - 蘇菲

飛常Playgroup:醬缸中的領悟 - 蘇菲

今日來計計數。
由2歲上學前班開始,小朋友經歷4年幼稚園、12年小學和中學、再4年的大學,他們在學校的學習生涯一般有20年。這20年,大概佔去他們人生四分一,而這20年也是他們心智發展最快、也「理論上」是他們最快樂的人生階段。
說理論上,因為學習本來是快樂的事,而小朋友天生就是喜歡學習。不過,我們的教育生態卻把小朋友天生的好學心慢慢摧毀,降級成為應試心。記得有一位校長慨嘆,學生一般都是幼稚園時學習動機最旺盛,甚麼都想知、甚麼都要問。升小學之後,慢慢「學懂」老師有教的才去學、無教的就不學了;升中之後,更「進化」成為考試要考的才去學、不是考試範圍就算老師教了也不予理會。
「讀書並不快樂」是很多學生走進教育醬缸之後慢慢浸出的一種「領悟」,就像中三同學給楊岳橋的電郵寫着「我與大部份香港學生一樣,看不到未來。每天重複着學習,但卻不明白學習的意義」。然而,若時光倒流,這位同學回到幼稚園那陣子,返學應該還是一件令他很期待的事。
20年在校學習,首4年的幼稚園本應最能讓小朋友體會學習的美麗。可惜,不知何時開始,幼稚園要跑數,要學快學深、要銜接小一小二甚至小三,結果有些要K3學生學人體關節名、有的要做200字超齡閱讀理解,最後弄得小朋友跟媽媽說「寫到手攰,不想返學」。這些幼稚園的校長們,若小朋友才4、5歲就已經討厭、害怕上學,未來還有十多年的學習路,你叫他們怎樣捱下去?
作者蘇菲,有小型飛機師牌的媽媽,拒做直升機家長,讓孩子翱翔。

蘇菲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