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籽:菜市場學】
紅色的豆類中,紅豆、赤小豆及紅腰豆外貌功能都極相似。經常吃紅豆沙或紅豆糕的你,又懂得分辨以上三者嗎?
紅豆比起長身的赤小豆圓潤,日文為「小納言」(小紅豆),大粒的則稱為「大納言」(大紅豆),能帶動血液循環及預防便秘;含豐富的鐵質,有去水補血的作用;根據《本草新編》,紅豆主要利下身之水而不能利上身之濕,因此上半身水腫或不定期水腫都無法靠紅豆解決。中國天津的品種較為優質,一般多用於煲紅豆沙;來自日本的十勝紅豆則多數用來製作紅豆茸。
赤小豆藥用功效比紅豆強,分佈廣東、廣西、江西、緬甸等地,有利水除濕和消腫解毒功效,劣質豆會容易生蟲。赤小豆去水力比紅豆更強,但尿酸高,痛風的人士不宜食用。註冊中醫師楊明霞指,因為紅豆較赤小豆性質溫和,適合大部份人士食用,因此坊間較多紅豆去水腫的產品。註冊中醫師譚莉英則認為紅豆味道比赤小豆為佳,但想去水腫的話最好還是飲用赤小豆水。
紅腰豆高纖維 適合孕婦素食者
在三種豆當中,紅腰豆體積最大,常常在沙律出現,是外國人常用的豆類,具有養陰、消腫及通淋(即促進體內淋巴管的回流,加速組織內累積的液體回流入血管系統)之功效,不含脂肪但含高纖維,能補充大量鐵質,適合孕婦及素食者。但無論哪款豆都應要選擇顏色自然、顆粒飽滿、大小比例一致、沒有被蟲蛀過才是佳品。
天然椰子號
北角馬寶道46號地下
記者:李泳烔
攝影:王國輝
編輯:梁浩維
美術:孔文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