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來往往 - 楊靜

來來往往 - 楊靜

學期結束,大學城裏一片慌忙,一批人急着逃出去,又有新來的摩拳擦掌,交接儀式大概就是租賃房間。
漢堡南下讀書的保羅暫居我家,每早醒來伸手就點開筆記本,登陸本地網站,看到招租廣告一字一句大聲讀:「希望你注重整潔,有道德心。」或是「每天晚飯可以一起下廚,然後談天。」每讀兩行就關掉一個窗口,問他怎樣才願意發電郵聯繫對方,他說想和中東和北非來的人合租,一方面不滿足只通過媒體接觸他們,另一方面覺得德國未來十幾年面貌會為這些移民改變,想早接觸早準備。
隔壁伊朗女孩菲在找一個租金略低的地方搬去,她截然相反,堅決不去土耳其人、伊朗人或阿拉伯人多的地方。「既然我來德國,當然要和德國人一起,不然留在德黑蘭就好。」她從小被父母送去倫敦生活,說英國腔英文,再心水什麼物件,也只淡淡說句「I do fancy...」音量控制極佳,相隔幾步就密不可聞,但面對面聽來清晰溫柔,身體力行要改寫大家對波斯人聲音大嗓門粗的印象。
利比亞來的穆罕默德博士沒法挑剔,因為他屬於最受鄙視的人群,黑人加穆斯林簡直沒有活路,女性房東和室友直言不諱說擔心人身安全,找到什麼人他都願意。
於是,保羅在城中心或郊野中產社區找不到北非人合租,最後搬進一個土耳其工程師家。
菲如願和一家德國人共住,德國人去教堂唱歌的時候,她留在家裏看《唐頓莊園》。
穆罕默德入住治安較差的一區。那裏很多公寓被貪心房東劃做五六個單位,租金低廉,什麼人也有。
大學城新的一年就這樣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