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曾俊華參選前或參與特首挑選過程後,他都是民望高企,遠拋離其他對手。他搞眾籌選舉經費,幾天內已收到超過400萬港元。他亦好像「易潔鑊」一樣,任何污迹都很容易在他身上「跣」走,因為無論對他發動甚麼攻擊都好像完全沒有影響他的受歡迎程度。
在我身邊認識的親友中,不少都是支持曾俊華的「薯粉」。他們來自不同社會階層、不同政治光譜。但他們都有兩個共通點。
這群「薯粉」最根本的特點,就是他們對曾俊華的期望不大。對他們來說,無論誰做特首,都不需要政策上「有為」、亦不需要他很懂得在中央面前捍衞香港人的利益。因為在可見的將來,中國對香港的干預最多都只會是不增或增加速度減慢。他們只需要不在這惡劣大環境下額外點起火頭、說話亦少一點挑撥性的特首。
正因為這群「薯粉」帶着上述態度支持曾俊華,所以就算曾俊華的政綱有任何不討好的地方都沒有甚麼大所謂。普選以人大常委會8.31決定為起點,但沒有承諾跟隨8.31?算吧,全球都處於一個反民主周期,甚麼起點都不會做出真普選了。支持《基本法》第二十三條立法?算吧,既然中央怎樣都會推,不如曾俊華推好過其他人推。民生政策上「無為」、會遲早對曾俊華失望?算吧,大家只是想「休息」一下,做不做到事不是重點,就算幾年後失望都意味着有幾年時間「休息」。
「薯粉」普遍支持曾俊華的上述態度與理由,我覺得反映了香港人的一些特質。如果要負面一點來看,可以說香港人其實對我們這個家不再存甚麼希望。正因為是沒有希望,才會覺得無為勝於有為、沒有希望勝於全面絕望。所謂「休養生息」,亦只是拖延策略,盡量把更惡劣的情況延遲。
不過,正面一點去看,「薯粉」這種心態正好反映香港人的務實、耐力、應變能力。自1841年起,一浪接一浪把香港視為家的人其實要求很簡單,就是安居樂業、生活方式與文化不受干預、到近三十多年更是希望能制度上全面落實真正的港人治港。無論是滿清與共和爭霸、多場瘟疫、戰爭、難民潮、共產黨引發的暴動、經濟波動、回歸、民主發展等多番動盪,香港人都逆來順受、能屈能伸,堅強地活下去。
所以,「薯粉」的心態正反映不少香港人知道現在的大時勢對香港不利、宜守不宜攻,因而要沉着氣支持一個類似曾俊華的人。就此,大家甚至可以說,縱使香港近年風雨飄搖,但香港人的理性本色是從來未有變過。那麼理性的一群人都不能享有民主制度,只能離遠以消極態度支持不是向市民負責的參選人,這是中國的不仁、香港的悲哀。
註:以上是筆者的個人意見,不代表他所屬的律師行或團體。
任建峰
執業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