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劇本,曾俊華的政綱當然要重啟政改、為第23條立法,人在江湖,決勝關鍵不在你講唔講呢啲,而在怎樣講,講了,公眾又有何反應。
政改方面,特首的影響力實在有限,因為政府提出的議案,須獲立法會三分二議員通過,再過人大常委一關。候選人對「831決定」的立場根本無關宏旨,因為任何特首也無法憑一己之力扭轉乾坤,況且反831的候選人根本不可能做特首,正如不信耶穌的人亦不可能做基督徒。今天曾俊華對政改說什麼都是廢話,我只期望他做到政綱這句話:「我會如實向中央政府反映香港各界意見。」
比起政改,第23條才是戲肉。曾俊華強調會充分諮詢,例如用白紙草案,並按「先易後難」原則分段實行。但什麼易?什麼難?他沒說,識趣的話,你最好不要問。這些與其說是政綱,不如說是許願。就政改和第23條兩方面而言,薯片政綱可用六字形容:講咗等於冇講。但公眾的反應,才是習近平瞪起金睛火眼去觀察的地方。
的確有一小撮人聽了政綱後,高喊回水,喂阿哥,人家已用盡洪荒之力hea講,咁都唔收貨?幸好多數粉絲深明大義,結果奇蹟順利發生:原來香港人是願意接受第23條的!薯片臉書依然沒有嬲嬲!不得了啊。去年十月,我在〈習近平點睇梁振英?〉寫過「塔西佗陷阱」,指政府一旦失去公信力,無論講什麼話、做什麼事,社會都會給予負評,而梁振英政府正是掉進這個陷阱。如今林鄭未任特首,但看她臉書網頁的嬲嬲,有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已證明她早已重蹈梁振英覆轍,可謂「奶媽陷阱」。反觀薯片,劍廿三出鞘,民眾依然擁戴,這「薯片效應」不就是「奶媽陷阱」的相反嗎?曾俊華出23條,其實旨在晒冷,用民望作本錢,林鄭不跟,中央不信任,一跟,隨時輸到斷奶。兩害取其輕,似乎是全世界都面對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