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幾年,駱家輝擔任美國駐華大使期間,大陸網頁流傳一段「駱家輝對中國人的幾點評價」,其中第一點是:「非常聰明,但非常相信傳言。」有趣的不是這個評價,而是後來大陸網頁有人對這評價的「駁斥」:「非常聰明也就非常懷疑非傳言,在中國還是傳言比非傳言可靠,非傳言往往都是謊言。」
「非傳言」指的就是官方或被官方控制的媒體報道或言論,因為往往都是謊言,因而社會才產生許多被稱為「小道消息」的傳言。「小道消息」儘管沒有查證,也無從查證,但在謊言主導的社會,至少唱的是與謊言不同的調。
數十年前,我曾經為文表示:謠言是對新聞控制的懲罰。當政權嚴控資訊和言論,就自然會有「小道消息」流傳,而且傳言也會廣泛被相信,即使是不實的謠言,也是對專制手段的懲罰。
後真相時代,講的不是在專制政權統治下的假消息假新聞,而是覆蓋全世界的網絡,造就人人都有權發佈消息和意見的空間,一種世界性的普遍現象就是許多人都以個人情感與信念去選擇網絡的「同溫層」,並「製造」或相信一些符合自己期待的消息,代替相信現實,或有根據的報道。當然,造成這現象也因為包括主流媒體在內的體制所提供的事實或消息,日益不被信任的緣故。
在後真相時代,正直的媒體工作者負有更大責任去努力追求真相,而不是被未經查證的網絡消息牽着鼻子走。對網絡消息不輕易取用,較具震撼性的就要追查及深入採訪,或揭發其假,或進一步探索其真。而最重要的,就是力抗「立場大於新聞本質」,即不能憑個人立場或固定觀念去報道和相信未經證實的消息。
至於置身在網絡包圍中的個人,我認為,人要尋求自己的真正存在,唯有走出同溫層,也就是走出「眾聲喧嘩」的網絡世界,讓網絡為己所用,而不是自己被網絡所用。
美國作家Jonathan Franzen前年寫了一部極受關注的小說《純真》(Purity),描繪了網絡大批「精神移民」,像是一種集體着魔的狀態。小說講到一位網路新教主,創立了「陽光計畫」組織,揭發各種黑箱機密,反霸權反貪腐,高舉道德感,提倡「秘密就是壓迫,透明就是自由」,吸引了大批年輕人,其中更不乏常春藤名校的菁英,大量名校女生追隨新教主的「陽光計畫」。網絡的群聚效應,同溫層的凝聚,讓教主及其跟隨者都有沙灘上蓋起城堡的幻覺,每一個網絡動作,都換來更激情濃烈的迴響,但每一個人卻失去了自我。
這就是今天所處的魔鏡時代。網絡「名氣」以簡單化的理念快速散播,價值觀如積木被推倒再重整。人困在自己的同溫層。人要做一個真正屬於自己的存在,一定要走出「眾聲喧嘩」。作者認為人或許應該像哈姆雷特那樣,敢於問自己「生存還是毀滅」,才不會被眾聲淹沒你自己。
(後真相時代下)
周一至周五刊出
李怡
http://www.facebook.com/mrleey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