紮作技藝擬列港文化遺產

紮作技藝擬列港文化遺產

【本報訊】非物質文化遺產諮詢委員會將於周日舉行記者會,建議將紮作技藝、薄扶林舞火龍、中式長衫和裙褂製作等十個項目,推薦列入「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有紮作師傅稱獲選是對行業的認同,有利將來推廣及教育令文化得以傳承。有旗袍師傅則認為是獲提名只是「啲人越少越想睇」,料技藝終會失傳。

師傅盼令行業起死回生

十個獲推薦列入「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項目包括南音、宗族春秋二祭、香港天后誕、中秋薄扶林舞火龍、正一道士傳統、食盆、港式奶茶製作技藝、紮作技藝、香港中式長衫和裙褂製作技藝以及戲棚搭建技藝,涵蓋節慶與日常生活習慣,正式公佈後料會進行公眾諮詢收集市民意見。
香港本地紮作業工會會長冒卓祺稱全港有約20多位紮作師傅,認為技藝入選是對行業的認同,長遠有助向公眾推廣紮作文化。他指政府每年在元宵節、中秋節慶等均會採用紮作燈籠舉辦燈會,工會平日亦會到學校辦活動,希望入選能令夕陽行業「起死回生」,吸引更多人入行。
■記者佘錦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