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鄭月娥上周在會展開了個以分享會為名的造勢大會,撐場的可說是星光熠熠。城中工商界大亨、富豪二代、社會賢達、專業精英、各式重量級政治人物都有露面。還有代表過去的民主派人物,例如劉千石發言,又有去年底突然似是見寵的政治打手式人物周融。舊歡新寵盡冶一爐。
在中聯辦於幕後操作的強力支援下,有這樣的撐場陣容絕對不令人意外。這也是小圈子選舉最容易製造出來的視覺效果。大部份選委是不會公開與北京的官意唱對台,現階段是西瓜靠大邊,他們還是會畀面撐場的。
令人無法理解的是,中聯辦如此明目張膽的操作,目的是甚麼?如果現在林鄭月娥真的是北京心目中的真命天子,把幕後的動員操作搞得這麼露骨,搞得如此前所未有的肆無忌憚,擺明置港人治港的精神於不顧,那就算最後能夠順利勝選,也只能在缺乏認受性的先天不足之上,再加重了被欽點的原罪。西環越是力挺,市民的負面感覺越大,林太的負評也越多。上一屆梁振英好醜也總算是打民意爭奪戰,為當選確立了某種程度上的民意認受。如此下去,林太就算能做特首,開局的形勢肯定比梁振英上任時更惡劣。
林太的競選策略也是先向選委會這個小圈子內的每一個小圈子動腦筋,把每個界別的頭面人物拉入競選團隊裏,造成各界支持的觀感,也可盡量多攬提名票,在氣勢上壓倒其對手。
不過,就算能做到精英權貴、政圈自己人眾星拱月的印象,現階段也看不出她能夠因此爭取到更多市民的支持。甚至是適得其反。Anyone But Carrie 的口號反為叫得更加響亮。
她的對手葉劉淑儀都看得出,指偏向權貴的造勢大會,根本是背離政治潮流的。這可能更有背於政治倫理及香港當前的政治現實的。經過雨傘運動的衝擊,普選特首難以展步,進一步凸顯了制度的荒謬性,還要把背後的干預展露於幕前,林鄭月娥就會連尋求建構民意認受的機會也失去。
林鄭月娥宣佈參選後,頻頻利用各種機會不斷表現其強勢有為和向對手放冷箭。林太樂此不疲地自我標榜,看來逐漸失去其政治效果。經過西九故宮文化博物館一役,加上過去幾年她處理爭議問題上的表現,標榜有為看來不再是市民考慮特首人選時的主要考慮。
林鄭自說自話 財爺聯繫公眾
相反,就算梁振英及林太如何刻意歪曲曾俊華所謂「休養生息」的意思來做文章,公眾似乎對曾提出的溝通及尋求社會和解姿態更加受落。就在林鄭月娥分享會的同一天,曾俊華則宣佈籌募競選經費,只半天便籌得160多萬。這樣的目的就是要以眾籌的方式與一眾市民建立聯繫,把選舉變成公共參與的項目。這一種做法在小圈子選舉中,對實質的選票有多大作用還需拭目以待。但在展現民氣上,就肯定比林鄭的眾星拱月稍勝一籌。
兩人一個選擇「晒馬」,以權貴精英支持作賣點,不斷自說自話,向對手單單打打。另一個則以選擇搞「大串連」,聯繫公眾壯大自己。這代表兩種完全不同的路線,這可能也是現代政治,特別在香港這種鳥籠式政治中,不斷碰撞拉扯的兩條路線。無論如何,只靠強力幕後操作及自說自話,而不爭取民意的授權、不能在施政上凝聚民意,就算最終在制度傾斜下勝選特首,是一定不可能解開香港政府面對的施政困局的。
鍾劍華
理大社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