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政府及團體都希望將香港所有的社會責任放在僱主身上,又經常指大財團賺到盡,絕對有能力付出更多。但現實是,香港企業當中有98%不屬於大財團,只屬於中小企,當中的老闆更不是億萬富豪,只是小老闆。這一群小老闆中有許多在艱苦經營,經常要在公司一腳踢,就如雜工一樣!並不是每位老闆,都像劇集創世紀一樣,可以拿出億元以上去投買土地。政府不應該再將責任放在中小企,甚或微企的小老闆身上。
政府在制訂政策時就應有全盤計劃,不應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強積金本身就存在許多問題,收費高、回報低,過去15年裏,基金公司已收取香港人700億元。在2016年9月,強積金基金淨資產值有6,554億,如果根據現時平均開支1.56%去計算,即一年收取香港人102億,即使有1 / 4人轉為預設投資策略,都要支付92億元,而且收費還會因供款的不斷累積繼續增加。
2016 / 17年度高齡津貼加長者生活津貼總共預算開支都只有172億元,即強積金收費,就相等於高齡津貼加長者生活津貼的59%。
究竟是否應該繼續推行強積金,是逼切需要討論的問題。我相信每十位僱員當中,有九位希望馬上收取酬勞,不會希望把自己的酬勞交在其他人手裏。如果政府決定取消強積金對沖,有可能令公司減低現時的獎金及花紅等相關的獎勵,留待員工離職時,才支付給僱員。那究竟僱員會希望每月、每季或年尾就立即得到獎金?或希望等到幾年後,甚或幾十年後離職時,才得到多年前的獎金?
香港年輕人需要是解決眼前現時的問題,不是希望政府幫他們解決三、四十年後的退休問題。許多年輕人希望靠自己的努力,能創業成功,就可以自己退休自己養。但政府強行將責任加在創業者身上,將創業門檻不斷提高,令創業越來越困難。我希望越來越多香港人能成為老闆,而不希望越來越多人收取最低工資或社會福利。
退休問題只應該保障最無競爭力的一群。年輕人尚未能解決眼前的問題,但就有團體提出不論貧富的全民派錢方案,年輕人需要先行付出,為上一代人解決退休問題。但有誰能保證,現在的年輕人在幾十年後退休時,同樣有下一代人願意承擔現在年輕人的退休問題?而下一代人,將來一出社會工作,就需要承擔上一代人的責任?我們可以代尚未出生的下一代人作出決定嗎?
陳建業
自由黨青年團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