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在自己的小說裏寫過這麼一句話:「世上所有值得做的事,都是困難的。」這句說話有兩個意義:第一自然是想單純激勵讀者,在困難中要努力堅持;第二卻確實是想說,世上許多事情就是因為很困難,甚至是多數時候多數的人都會失敗,那事情才顯得有價值。
在剛剛過去的周末,有幸親身去現場觀看香港學界籃球精英比賽的四強及決賽(圖),這一年男子組比賽格外激烈和具戲劇性,連續兩天都上演了最後時刻逆境反勝的活劇。
即使沒有這麼起伏的「情節」,單是看一大群青春男女拼命奮戰,在球場上毫無保留地付出,已足以令我感覺熱血沸騰。在鏡頭前我們往往只能看見勝者的榮耀與興奮,但在現場更多見是勝負未分時的壓力與不安,還有戰敗的淚水與失落。仔細想想,這些困難挫折,其實在一個賽事裏才佔了絕大部份。
看着這些十幾歲的球員就要承擔如此挫敗,有時確是有點不忍,但同時也知道這在賽場裏是無可避免的。據說民國軍閥張宗昌有天看部下打籃球,不明白為甚麼十個人要爭一顆球,於是下令每人發一個。這當然既荒謬又可笑,但也說明了一點:就是因為要爭,就是因為許多時候都爭不到,那場比賽才變得有意義,勝利才變得有價值。
在真實的人生裏,球賽不會常常有那麼分明的勝負,成功也不一定等於勝利及要打倒別人。但人生還是滿佈失敗的可能,也常常要為可能失敗而長期與焦慮不安對抗。明知如此,仍然有踏上場的勇氣,仍然準備好接受挫敗然後再來,這顆堅韌的心,也是一種榮耀。
喬靖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