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頭糕便當 - 鄧達智

芋頭糕便當 - 鄧達智

有那麼一刻,心底發出感動,當接過大姐手上的芋頭糕便當……讓我憶起童年祖母送午飯到村口青山公路對面我唸的幼稚園,少時我與嫲嫲的親密時光。
大姐發來剛蒸好的芋頭糕照片,問我可要一些?好啊!我答。
趁熱新鮮吃,不如着印尼姐姐來取當午餐?她提議。
這個也好,不過我趕着出城錄音來不及等來等去。大姐提議送到西鐵站入閘口,好省我時間。交收完成,拿着錫紙包好,再妥當用保鮮膠袋包多一層,透着熱氣方整芋頭糕,免晚點,照平常捨棄位於數十呎外,乘客眾多電梯,快速跑上最近的長樓梯,趕上即到下一班車。
為免壓傷芋頭糕,一直手持至坐下新城電台錄音室。開咪前,打開包裝,平整三塊;大姐不可能知道過去三個月我如何徹底放棄澱粉質及糖份高食物的深度,縱使農曆新年稍微放鬆,一頓午餐不可能吞噬面前幾乎半斤重糕點,雖然食材送自兄弟雞髀哥、來自炮彈芋頭之鄉、世上至綿至粉至軟品種產地湖廣交界樂昌。
打爛齋缽?好幾刻想放棄,又感辜負大姐美意;最後吃了一半,留一半。
在安省京士頓Queen's大學旁KCVI唸高中,下課後將功課帶去人家大學非常舒服圖書館繼續。二姐也會在這裏溫書,做了簡單三文治便當,也準備了我的一份,知我不會花當年才不過幾個Quarter買三文治方便機的產品。並非只吃Organic新鮮製品,她知我省。
落地,上課前,先到埗兩年多二姐教我如何買來木材自製寫字枱、摺疊床鋪毛毯(與我們東亞人的方便棉被大不同)、自助洗衣、禁止購飲糖份高可樂、上課及去她們大學圖書館及湖邊散步捷徑、弄每天帶着上課當午餐的三文治便當……最後,就說過一次:祖父送你出來上課,責任是將書讀好。
相信二弟來上課時,她重複同一組動作與簡約訓話。
反正英國人吃得極簡,設計學院同學們的午餐?一杯咖啡兩支香煙半個蘋果。
學堂離三姐時裝工場近,好個不拘小節大地之母,那會帶便當?
幼弟來英京上高中與我大學畢業後來唸設計同時,兩個弟弟同在倫敦作伴;叫她樂透、便什麼當?去唐人街吃好點心才是正事!
反正我們都在同一條牛津街上,就是得空喫下午茶,都跑去西班牙人開的Valerie咖啡館;未連鎖化之前,美味糕點都Home Made,更是一盤盤擺在桌上任取,埋單才算帳。週末課餘工作下班後,如非與歐陸朋友啡聚Earl's Court The Troubadour或Heaven跳通宵達旦舞;一般都從Charing Cross乘火車到格林尼治、尼雲家度過……大魚大肉好酒九大簋秉承祖父不時不食食得好食得多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