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述醫術:昏迷狀態 - 梁憲孫

醫述醫術:昏迷狀態 - 梁憲孫

昏迷乃病者長期處於一個不能被喚醒的狀態(Continuous unarousable state),病因包括左右大腦同時失去功能,或腦幹的「網狀結構」(reticular activation system or reticular formation)受損。
昏迷病人一般雙眼閉合,並對外來刺激沒有合適肢體反應。醫生檢查時或發現病者失去多種正常「神經反射」,包括「眼腦反應」(oculocephalic response),又稱「娃娃眼」(doll's eyes),即把病者頭部轉向左邊或右邊,雙眼自動望向相反方向。
腦部受損導致昏迷,成因可分為腦部本身毛病及新陳代謝失衡兩大類。前者包括意外創傷引致顱內出血,亦包括腦部感染如腦炎(encephalitis)及腦膜炎(meningitis)。顱內腫瘤(intracranial tumour)導致腦壓上升,令腦幹受壓(herniation syndrome),同樣可令病者昏迷。
腦部缺氧可引致昏迷,原因包括失血、心臟衰竭等情況引致血壓下降,嚴重肺炎或貧血亦會令腦部缺氧昏迷。
新陳代謝失衡同樣影響腦部的功能,因而昏迷,例如血糖下降(hypoglycaemia)、血鈣上升(hypercalcaemia)、糖尿病血酮症(diabetic ketoacidosis)等情況。藥物及過量酒精亦是昏迷的主因,某些藥物中毒後有「解藥」,若果及時診斷,或者可以逆轉情況。
醫護人員喜用「格拉斯哥昏迷指數」評估病者昏迷嚴重程度,根據「眼球反應」、「說話反應」及「肢體活動反應」三項指標評分。
即時糾正誘因或有機會令病者迅速蘇醒,例如逆轉缺氧狀態、用葡萄糖改善低血糖情況及手術切除腦瘤或除瘀血等,並包括用合適藥物對付腦炎或腦膜炎。
支援治療預防併發症同樣重要,包括避免「吸入性肺炎」(aspiration pneumonia)、維持足夠水份及營養、物理治療保持肌肉功能等,皆有助病者康復。
梁憲孫 養和醫院副院長

想輕輕鬆鬆健康啲,記住留意健康蘋台
http://health.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