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中聯辦是權力核心還是權鬥磨心? - 李平

蘋論:中聯辦是權力核心還是權鬥磨心? - 李平

還有11日,特首選舉的提名就會開始,香港中聯辦對今次特首選舉的干預遠比過往公開及直接,為林鄭月娥拉票的追魂call越來越受關注。林鄭月娥先是宣稱「無基礎」呼籲中聯辦不要為她拉票,繼而叫選委面對中聯辦干預時要獨立思考;而坊間對中聯辦究竟是代表中央政府,還是代表權鬥中的中共某一派權貴更是諸多猜測。特首參選人和北京政府是時候澄清中聯辦的角色與地位,莫再助長西環亂港治港之風。

中聯辦壟斷北上資源成太上皇

無論是基於《基本法》的規定,還是基於1999年12月國務院決定把前新華社香港分社正名為中聯辦而賦予的五項職能,包括聯繫外交部特派員公署、解放軍駐香港部隊,聯繫並協助管理在港中資機構,促進香港與內地經濟、教育等交流與合作、反映港人對內地意見,處理涉台事務,承辦中央政府交辦事項,中聯辦都不能干預香港自治事務,其角色是聯絡員而非決策者或施政者。
但中聯辦官員一直不甘寂寞,從提出香港第二個權力中心論,到付諸行動,公開干預區議會、立法會、特首選舉,加上對委任港區全國政協委員、選舉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握有生殺予奪大權,壟斷親中政客、富豪北上資源,儼然成了香港太上皇。
梁振英當選特首即到西環謝票,葉劉淑儀當選立法會議員即到西環聽命,林鄭月娥避談中聯辦角色,在在顯示中聯辦已成為凌駕於特首和特區政府之上的香港權力核心。但是,去年香港立法會選舉前夕,總部設在北京的網媒「多維新聞網」刊文炮轟中聯辦三宗罪,包括陶醉於被視為代表中央的阿爺、陷入香港政爭、官架子越來越多,造成很多香港人對北京不滿,又無異於揭開了中聯辦作為中共權貴爭奪香港利益的磨心的另一面。
中聯辦原本的職責只是促進中港兩地交流合作、反映香港居民對內地的意見,但張曉明來港擔任中聯辦主任後,只重視與梁振英的交流合作、反映梁振英的意見,兩人頻頻相互吹捧、相互掩過飾非,在推卸政改責任(一個叫Vote them out,一個叫票債票償)、反港獨問題上更是一唱一和,結果無非是要把梁振英捧上「凌駕」行政、立法、司法的超然地位,張曉明則坐享垂簾聽政之利。

制止西環亂港治港須雙管齊下

然而,機關算盡太聰明,反算了卿卿性命。擅長語言偽術、擅長挑起政治鬥爭的梁振英、張曉明,雖為他們代言的中港權貴爭取到了利益,但也激起全城民怨,以致一個被迫以家庭理由放棄競逐連任,一個在中共權鬥風浪中朝不保夕,他們幕後的中共權貴急急另覓代言人選。
林鄭月娥此時被徵召出戰,自然代表了某些中共權貴,但是否獲中共領導核心習近平欽點則人言人異。顯而易見的是,林鄭月娥迄今對中聯辦干預香港選舉事務諱莫如深,不敢承認、不敢反對。可想而知,她一旦當選特首,對中聯辦的感恩自然不遜於梁振英,又豈會拒絕西環繼續亂港治港?
由此可見,要制止西環亂港治港須雙管齊下。其一,選委們在提名特首候選人時應提出質詢,候選人必須公開說明與中聯辦的關係,說明如何看待中聯辦的角色,說明如何阻止中聯辦繼續干預香港選舉及其他內政。長遠而言,應立法規限中聯辦的職責,不能讓西環成為冇王管的機構。
其二,中央政府必須重申中聯辦的聯絡職責,責成中聯辦退出中港權貴的權利之爭、禁止中聯辦干預香港內政,同時削減中聯辦委任全國政協委員、選舉全國人大代表的權限,讓港人有更多的發言權及參與機會,莫讓中聯辦官員藉派送紅色頂戴謀求私利。

李平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