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聯倡食物援助恒常化

社聯倡食物援助恒常化

【本報訊】食物價格如樓市只升不跌,過去5年更急增三成,上年度申領社署食物援助多達3.3萬人。惟計劃2009年推行至今仍屬短期措施,政府只每隔兩、三年撥款「續命」,援助期限僅得8星期。有基層市民為應付兩餐,要買快過期食物或縮減醫療開支。社聯促恒常化計劃,助弱勢長遠解決食物匱乏問題。

撥款不足 限領8周

「邊有(錢)剩,使晒唔夠月尾咪慳啲囉!」獨居公屋的關婆婆今年85歲,現靠領取長者生活津貼約2,500元度日,屋租已佔近半,沒積蓄病痛多,常為省錢要買臨到期食物,「要搶㗎,遲啲搶都搶唔到」。近年她申領食物援助,節省糧油開支,「慳咗啲錢用嚟睇醫生」。袁女士與患肌肉萎縮症的丈夫也是受助人,為減輕醫療等開支,每周都要領取食物援助。
食物援助服務包括食物銀行、食物回收及熱食服務等,只前者獲社署資助。社聯去年調查,310名受訪的食物援助受助人,平均每月可節省逾兩成半約768元食物開支;接受食物銀行援助平均每月更可節省1,184元,所節省的金錢主要補貼日常開支,但近九成人擔心8星期援助限期後陷經濟困難。另有近三成人的住房沒地方煮食,有受訪者做飯炒菜都只靠電飯煲。
現有7間非政府組織營辦的食物銀行接受社署資助,循道衛理觀塘社會服務處天糧網是其中之一,為約30個低收入家庭、逾百人每周提供米、油、麥皮、食物券及熱食券等,最多8星期,主要是長者和長期病患者,近年也多了年輕劏房戶。服務督導主任袁慧明說,援助期過後,受助人需隔一段時間才可再申請,為填補真空期,機構需自撥資源延續援助,免他們陷困境。
社聯總主任(社會保障及就業)黃和平指出,食物價格急升加重基層負擔,促政府恒常化食物援助計劃及改善食物回收政策。他指現時熱食服務未獲資助,主要依賴外界捐款營運,建議政府增撥資源加強社區熱食服務,並配合就業輔導及個案轉介等措施。
去年4月至12月有27,788人申領短期食物援助,2015/16年度更多達33,223人;2015年施政報告增撥兩億元資助延續計劃至明年3月底。社署指營辦機構可按個別情況酌情延長援助期,沒正面回應會否恒常化計劃,但稱會檢討。
■記者王家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