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養生息不是hea做 (Common Ground HK召集人 李兆富) - 李兆富

休養生息不是hea做 
(Common Ground HK召集人 李兆富) - 李兆富

行政長官選舉明朗化,雖然多數人手上無票,但網上爭論卻越多越多精采,其中更有不少關乎政府本質的主題,值得深入探討。
有人認為,民主並不是要支持Lesser evil,但另一邊廂也有人指,政治正確道德潔癖,是非理性行為,不但對達到最終目標沒有幫助,甚至會壞了大事。
民主選舉,就是為了組織政府。假如你認為政府是「必要之惡」(Necessary Evil),那麼兩害選其輕的確是一種理性的思維。但是對左翼理想主義者而言,以權力改變別人既是理所當然,也不存在着「必要之惡」的觀點;對他們來說,權力就是政治的根本,重點是掌權的人要完美無瑕,擁有人世至高無上的道德操守,是眾人的模範。所以,在左翼理想主義者的政治論述,政治不是妥協,而是要別人向自己妥協。
現實主義者認為,支持「必須之惡」目的就是為了阻止更大的惡;而這種觀點背後,更根本的假設是,社會難免存在某種程度的「惡」,分別只是在於「惡」的存在,會否令到絕大多數人都難以喘息。
多數人都只會從直覺去意會「惡」與「善」這兩個概念;所以對不同人來說,「惡」與「善」代表了不同具體的事情。究竟「惡」與「善」有沒有客觀而又普遍的含意?這是哲學家自古以來一直爭辯不休的課題,也是政治這種世俗的行為,為何會有哲學層面討論的原因。
事實上,對善的解讀,離不開當時社會的狀況。在勇武的古羅馬帝國,從字面理解Virtue就是所有男性最理想特徵的集合了,例如雄偉、承擔等。隨着軍人階級歿落,神權抬頭,上帝成為了至善的標準。天主教神學理論之始祖奧古斯汀,更加將惡定義為「善的喪失」。

沒有共識應避之則吉

可以大膽說,在不同的時空,「惡」與「善」都有不同的定義;至於今天的香港,明顯存在價值上的矛盾,令到抱持不同觀點的人站在對立面;他們許多可能素未謀面,但彷彿有不共戴天之仇,非要將對方完全降伏,不能罷休。
樂觀地看,社會就是因為有自由,才會出現分歧,問題是如何讓我們和而不同地共處。有幾點觀察,放諸古今四海皆準,也可以是社會秩序的最基本原則。
一,既是眾人之事,就應該有一定的共識;共識,不是簡單地在數字上的少數服從多數,而是幾乎沒有人反對的價值。社會上其實有這種共識的事並不多,故此所謂的眾人之事也沒有想像中的多。
二,未有共識的事,應盡量以求同存異的原則去處理。希望改變社會,首先不是尋求立法,而是進行倡導,建立共識。霸王硬上弓,只會在作用力等於反作用力的法則下,令到政府失去超然地位。
三,要明白何謂共識,就要以同理心去了解反對者的立場和心境。這個世界沒有無緣無故的恨;施政的阻力,也可能是改善社會的力量,問題是執政者有沒有智慧去順勢而為。
四,社會的組成,說到底還是個人;個人的生活不好,社會也不可能好。勉強無幸福;要個人犧牲去成就群體,首先要個人認為犧牲是值得的,犧牲也應該是自願的。
五,有些事,可能永遠都沒有共識;既然沒有共識,聰明的執政者避之則吉。那不是hea做;那只是生存的智慧。
以上只是幾個簡單的觀察,但觀乎今次行政長官選舉,難得有參選人明白到休養生息,讓市民自己為自己的未來籌謀。我由衷地希望,無論選舉結果如何,這些價值和討論都可以在香港落地生根。

李兆富
Common Ground HK召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