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首選舉如戰在弦,雖則普遍市民沒有投票權,但仍是城中熱話。最激烈的討論莫過於應否支持曾俊華。由於曾俊華本身的形象較林鄭月娥好,其公關技巧亦技高一籌,加上形象良好、說話較為溫和,在一些政策主張迎合當下民意,所以獲得一大批市民的支持,當中包括極多泛民支持者。
不少政圈或社運圈中人對此狀況感到詫異失望。為何泛民支持者會甘於推舉曾俊華為特首? 一年之前才發生旺角魚蛋騷亂,一年之後為何情況會如此逆轉?有指因為香港市民天真、容易被騙。但事出有因,跟過去一段的抗爭路線行動有密切關係。
首先是武力升級的論述。當年六七暴動,因為左派進行了大批武力行為,行動盲目升級,遂令到市民一面倒支持港英政府。而曼德拉的暴力抗爭雖指非暴力乃手段而非原則,但其暴力行動不會傷及人命和不同群體間的關係。其破壞行動策略成功,所需人力不多,又能施壓。
社會運動者跟民眾時而有着思想和判斷的差異,或者是某些人的行動較激進,社會普遍接受不到或無法理解。筆者不認為有想法立場的人要為迎合市民的想法而放棄自己的主張或行動路線。但觀乎過往一年所宣揚的以武制暴,似乎迫使政府改變手法去加強打壓反對者。
當一般市民厭倦了抗爭到底的策略,或是想嘗試以武制暴的策略,換來的卻是更多無理打壓和紛爭。就如當初以為可以用選票去選擇較進取的議員,到頭來中共不喜歡便可輕易將議員除名。因此當出現曾俊華這樣和善、順應民意的人,即使明知是中共的一方,市民仍緊抓他不放。對他們來說,曾就是深海中的唯一救生圈。說到底,香港人在祈求一個明君的出現。制度是否民主重要,但不是最重要,因為在現實限制下,看似不錯領導者或能挽救現時如此不堪的狀況。
其次是民主派的論述。在梁振英管治下,民主派以針對梁振英為主路線,出現Anyone but CY的論調,卻沒提出甚麼確實要求,這些都令市民將希望投射在曾俊華身上。因此,在政治論述的傳播上來看,可以說是領導者們種下的惡果。
任何一個候選人是好是壞,都只是一場戲,缺乏了好的制度,好人壞人也不會受到約束制衡。此文目的不在於支持任何參選人及這個不民主選舉制度,而是希望社會運動的參與者能重新思考在市民對抗爭的厭倦下,如何推動香港民主運動。無奈接受一個好像較好的候選人是人之常情,但不能忘記現時的制度問題有多嚴重。我們只是被迫接受,而非主動去支持。選曾俊華?或者選任何一個所謂明君?這些都不是解決方法。他們終究為中共而非港人服務。市民要認清這一點,才能判斷如何面對這封閉的選舉。
黃子悅
前學民思潮發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