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手機支付市場競爭升級,消息說,擁最多客戶的滙豐,旗下透過電子錢包應用程式「PayMe from HSBC」,綁定Visa或萬事達信用卡推出的跨行個人對個人(P2P)轉賬服務,最快可望下周面世,交易金額上限視乎用戶申請時,是否掃描個人身份證而定,若不登記身份證,每日限額不逾3,000元,若有身份證登記則日限5,000元,詳情仍待該行公佈為準。
記者:劉美儀
有關做法與去年底簡化流程的八達通好易畀設入門及升級版等選擇接近。銀行界及儲值支付工具商認為,今年流動支付市場競爭加劇,滙豐免費推跨行P2P料是吸新客策略。
P2P指用戶可透過手機轉賬即時小額支付。PayMe特點是開放予所有客戶使用,付錢方持任何銀行信用卡,下載程式登記便可轉賬至對方PayMe錢包,收款方連結的銀行戶口,不必指定為滙豐及恒生(011)戶口。去年滙恒已推P2P轉賬易服務,但只限兩行客戶經儲蓄戶口相互轉賬。
若無登記 日限$3,000
滙豐發言人對查詢不予評論,只說新服務會適時公佈。金管局發言人指,銀行須遵照打擊洗錢及恐怖分子資金籌集指引,與客戶建立業務關係或執行超過某交易金額前,須執行盡職審查措施。
據悉,若PayMe申請人已持有滙豐信用卡,因銀行已存檔客戶基本資料,故用戶申請時可選擇是否掃描身份證,若不登記身份證每日轉賬上限為3,000元,登記則為5,000元。但申請人若非滙豐信用卡戶,行方為確保審查合規,會要求登記用戶掃描身份證,每日轉賬上限5,000元。
料藉PayMe拓新客源
八達通行政總裁張耀堂表示,今年是流動支付市場競爭百花齊放的一年,但銀行與支付機構策略不同,很難說PayMe對八達通好易畀會否造成直接衝擊。為平衡客戶方便及盡職審查,他說登記時以是否掃描身份證,作為轉賬上限的入門或升級版分野,是市場普遍做法。分行開戶的營運成本趨貴,他估計滙豐藉PayMe平台可拓新客源,「先用簡單方法網上攞啲新客資料,用得咁上吓再自動升級為全職審查客戶」。
銀通發言人回覆,JETCO Pay與PayMe定位及目標客戶不同,流動支付市場潛力大,營運商之間存在合作空間,目前已有6間銀行推銀通P2P服務,冀今年共有14間會員行推出。上商執行副總裁兼產品拓展處總監陳志偉謂,PayMe為客戶提供更多選擇是好事,相比銀通P2P,戶口直接轉賬更為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