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電車迷李俊龍不忿百年歷史的電車竟無博物館,幾年前耗盡30萬元積蓄,自資在山頂廣場開辦本港首間民間電車文化館,展出100多件電車珍藏,並靠售賣紀念品的收入維持至今。但山頂廣場近日因大翻新而要收回舖位,電車文化館將在2月中結束。眼看幾年心血或從此消失,電車迷感慨,政府寧願用幾十億元興建故宮博物館,卻漠視本土文化,覺得很無奈。
位於山頂廣場2樓的香港電車文化館,門口是一座仿製電車頭,吸引不少遊人注目。開設電車文化館的電車迷李俊龍表示,他出外旅遊時發現不少國家都有交通博物館,令他覺得「唔通香港真係唔值得有自己嘅交通博物館」。
館主斥政府漠視本土文化
他表示,2011年他與其他團體在山頂廣場搞了一次電車巴士展覽,大受歡迎。山頂廣場其後讓他開設一個電車型「車仔檔」賣紀念品,到2014更以非商業租金提供一個300平方呎的舖位。他覺得實現夢想機不可失,便決定耗盡積蓄開設電車文化館,其中裝修要20萬元,門口的仿製電車頭便花了8萬元,另外紀念品入貨要10萬元。
他指出,電車文化館展出100至200件文物,包括他自己的收藏及電車公司借出的舊物。電車文化館靠售賣紀念品的收入勉強維持,無力聘請店員,只能請親友兼職。
李俊龍本身有正職,每逢假期都會用來看店。幾年來有不少外國電車迷慕名而來,他每個月亦有為學校及志願機構舉辦導賞團。很多時有一家人同來,父母都會指着展品向子女講說舊日香港是怎樣。
他表示,近日收到山頂廣場通知要大翻新,電車文化館及附近舖位都要收回。他一直嘗試找新舖位,但無可能負擔商業租金,所以至今找不到地方搬遷,預計2月18日左右便要結束,或可能從此消失。他指出,在香港,保存本土文化只靠民間自發,但民間力量很有限。政府寧願用幾十億元興建故宮博物館,對本土文化卻漠視不理,令人很無奈。
■記者麥志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