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口唞唞 - 鄧達智

赤口唞唞 - 鄧達智

舊時代教落,初三赤口不上門拜年。
經歷農業社會童年,明白這人傳人口述禁忌有一定科學根據。
休息;猶如上帝造人,來到第七天,人、事、物俱備,神都要唞唞,定下安息日,叫萬民主日崇拜。
同一個上帝,祖師爺猶太教Sabbath定在星期六,基督信徒定在星期日,相對年青伊斯蘭教定在星期五;這個上帝好很Hea,一個星期放三日假,讓半個世界膜拜。
定例者都係人,明白人生、人體有涯,做六日唞一日半點不為過,叉夠電又一條好漢。
舊社會那些年準備農曆新年一應工夫極度勞動,就是千手觀音鳳姐王熙鳳手下家丁奴婢如雲,經歷年節老人拜壽或送終勞累出個病、正當盛年難逃一劫。
冬至前已開始農閒,煉白糖黃糖桂花糖玫瑰糖、備粉、曬乾花生油炸磨成細粒還有芝麻、肥豬肉過熱水汆水抹乾風爽摩鹽切片用冰糖醃漬備用,十數由老至少婦女從早到晚搥搥搥然後焙炕;做炒米餅。
這上下,嚴媽忙不迭,那得時間管轄?頑童我等正是上山落河爬樹浪跡一大片鳥獸天堂濕地老日子天水圍、曾經好大一片天一片水我眼中的天涯,扮大俠好時光。
年愈來愈近,穀倉廚房組屋迎接新年擺設的、吃用的、還有一卷一卷爆竹煙花愈來愈多。樸素寧靜村居等待近三百五十日,就為隆冬新春之間加減十五日,歡天喜地慶賀新年。祖父名祝冬,生日在年廿八,那天家肥屋潤食物堆積如山。隔一天,除夕年三十,又是另一個吃喝豐盛的日子,然而年廿九煎堆油角蘿蔔糕製造何止十個百個?隨時過千!之前還有幾乎二十斤重年糕。初一茹素,媽媽說那是我們千百年來的習慣,就不是魚蝦豬雞鴨,冬菇、生蠔、蠔豉、髮菜、各式雲耳木耳黃耳……連南乳都需特別安排,更要之前準備年花糖果利是揮春對聯,祖父未天光已回到大屋,我們必須將新衣新鞋換妥當,讓穿上長衫馬褂祖父祖母上坐,長幼有序下跪奉茶奉糖果說吉利祝賀話。
隨後人來我們家,我們去親戚的家,輪流拜年,爆竹煙花響個不停穿過夜晚至大年初二,拜年未完,開年豪宴食物排山倒海……初三,赤口;不宜拜年,事實讓累個人仰馬翻家中勞動人口唞唞,縱使一天,叉電夠了,從頭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