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結構工程師劉志宏指,定位磚價格佔工程款項極少,工廠生產定位磚一般比合約要求高,「好少人用啲好弱嘅定位磚,根本唔係錢嚟嘅。」他指相比購買定位磚,聘請扎鐵工人將定位磚固定鋼筋籠更昂貴,「多數係啲工人懶惰扎少咗,變咗將來長遠結構有問題,但喺定位磚strength(強度)係高係低好少人理,好少工程師會拎個定位磚去試。」
料貨源較便宜
捲入事件的中華玻璃纖維製品有限公司負責人區先生指,工程承建商俊和去年10月下定單,購買約6,500件定位磚,涉款只是幾萬元,後來改由二判負責買貨,最終供貨量極少,「目前兩張單加埋都係得400件。」貨量最多只夠做4支樁,不足應付整個工程。區先生估計,可能是因為其他貨源較便宜,有人改買其他定位磚。
港珠澳大橋地盤工程兩年前曾爆出定位磚問題,有工程人員指大橋橋墩用不合格定位磚,影響結構安全和耐用性,有判頭臨時向中華購買一批新的定位磚。當時路政署指從未發生定位磚爆裂或引致鋼筋移位等問題。
■記者潘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