拙文〈紅白歌合戰〉刊出後,朋友們埋怨我漏掉鄧麗君,香港鄧迷眾多,說了歐陽菲菲、陳美齡,不提鄧歌姬,對鄧迷言誠乃「大逆不道」。我回說「老朋友!你們大概沒仔細看,寫的是我留日期間的事,那時候,鄧麗君正在日本接受地獄式訓練,還沒出道哩!」
根據小島君回憶,鄧麗君入選「紅白」僅兩趟,時維八五年和八六年,我已離開日本逾十年。華籍女歌手最早出現《紅白歌合戰》的是台灣歐陽菲菲,獻唱《戀愛追蹤》,歌遏行雲接宮商,舞態蹁躚,猶似花間鳳轉,惑盡男性觀眾,知音折腰。翌年,菲菲人氣旺,又登「紅白」舞台,卻添了香港陳美齡,以童喉唱《虞美人之花》,雛聲清爽,博得一致好評;嗣後,一連三屆入選,是華籍女歌星紀錄保持者(菲菲亦入選三屆,卻非連續)。第三位上陣的華籍女歌星,是七九年的翁倩玉,一曲《魅惑》,吐玉噴珠,輕重依調,歌迷傾心,次年復入選,是台灣人的光榮。論年資,鄧麗君係小輩,俟八五年,才憑一曲《愛人》入「紅白」;第二年連莊,唱《我只在乎你》,周郎着魔。
日友華房良輔在八十年代末說過這樣的話——「來自港台女歌手,依我看,歐陽菲菲和陳美齡都是時代的幸運兒,日中復邦交,掀起中國熱,NHK《紅白》為求收視率,就挪出位置容納伊等。她們唱得自不壞,但以大和民族的保護主義,若非碰上日中友好契機,兩人入選的機會是微乎其微的。至於茱迪翁(即翁倩玉),幼居日本,日本人一直視她為半個同胞,感情作祟,入選順理成章。只有鄧麗君小姐,是憑個人實力打進紅白的,她的天籟歌聲,不止迷倒日本歌迷,就連音樂界前輩如服部良一、平尾昌晃都對她翹起大拇指。一個異國歌手,能贏得如此多讚美,在日本是很罕見的。」
華房先生的說法,乃是平情之論,三十年後的今日,四位女歌星仍為人談論者,僅鄧麗君耳。八十年代在內地,流行着這樣一句話——「白天聽老鄧,晚上聽小鄧」,就是說白天聽從鄧小平指令,晚上便挨在盒式錄音機前瘋聽鄧麗君,可見鄧小姐魅力驚人。
千禧年,鄧麗君歿後五年,我到深圳工作,每週兩天,晚上到歌廊消遣,台上女歌星幾乎千篇一律獻唱鄧麗君歌曲,《我只在乎你》、《甜蜜蜜》、《小城故事》、《何日君再來》、《夜來香》……。我欣賞鄧麗君,可不糊塗,告訴下來聊天的女歌星們,後兩曲並非鄧麗君原唱,她們鳳眼圓瞪:「沈先生!你說啥啦?老師說都是鄧麗君的歌喲!」我撥亂歸正,不吝獻肚裏墨水——「《何日君再來》是四十年代的歌,作曲晏如(劉雪庵),作詞貝林(黃嘉謨);至於《夜來香》,是咱們中國歌唱界殿堂人物黎錦光先生傑作,原唱李香蘭。」女歌星們一臉狐疑,盯着我:「老師錯了?老師錯不了!」我灌口啤酒,氣往上湧,喝道:「那教你老師來見我!一錯不能再錯!有錯要改(那是奢望)!」
由此可知,內地音樂界溺愛鄧麗君,對她的歌曲卻不甚了解。鄧麗君首本歌曲不多,反之翻唱而膾炙人口者夥,像《月亮代表我的心》,原唱是陳芬蘭,不火,鄧小姐演繹後,成神州、東南亞各地名曲。兩人歌路不同,陳芬蘭磁性歌喉,鏗金戛玉;鄧麗君宛囀柔潤,聲如枝上流鶯,難分軒輊,只能說運氣方面,後者是神的寵兒。
紅白歌合戰,今不如昔,收視節節下挫,晚近已達驚人程度。據記載,史上最高收視為六三年第十四屆,約81.4%;而最低者是二○一五年第六十六屆,低至39.2%,兩者相距達42.2%,緣何如此?日本傳媒分析云:歌星青黃不接,水平參差,網絡文化興起,年青人再不鍾情,老牌歌星離世,年長觀眾終棄《紅白大合戰》而去。唉!王小二過年,一年不如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