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名字相關,有時可以看出聯繫。翻書是枯燥事,琢磨這點兒聯繫卻頗使人愉快。久而久之,養成了收集好名字的愛好。
譬如詞人關鍵,字扃之。「關鍵」一詞,作「事情的決定因素」講,是引申意。它本來是指門閂,或者關門時抵住門戶的橫木。而「扃」這個字,可以指門鎖,也可以指「關上」這個動作。那麼,這位老兄的名字就很有點兒滑稽了──「老關家大門緊鎖」。
又譬如厲鶚之妾朱滿娘。其字「月上」,是厲鶚所擬。「滿娘」之名,好似信手拈來,渾不在意,透着一種小戶人家氣息。可是用字來稍作引申,頓時就有了畫面感,平添幾分清雅氣息。「月亮圓了,慢慢升上天空」,仿佛正是一段徐徐舒展的好年華。道光年間杭人錢師曾,參與過修葺厲鶚祠堂之事。據他所見,朱滿娘的牌位,還是厲鶚親筆書寫。
滿洲子弟起名曾經比較隨便。有以數字記名的,也有因篤信佛教,而起名「菩薩保」、「韋陀保」的。在整個清代滿人日趨漢化的過程中,竟然也見到漢人遵從滿俗的行為。嘉道間江西南豐詩人譚光祜,字子受,號鐵簫。據說詩文書法之外,還擅長騎射,又寫過以《紅樓夢》為主題的戲曲。這樣看來,確是略有八旗子弟風味了。他給次子起小名叫「瑪琺保」,又賜大名為「祖同」。瑪琺是滿語,意為祖宗。這個孩子和爺爺同天生日,是為「祖同」;希望爺爺能保佑他安然長大,是為「瑪琺保」。這孩子大了以後,考中道光二年(1822)舉人,官淮安同知,咸豐辛酉年(1861)死在浙江。史書上說他「字統方,號桐舫」,卻是再沒有一點點滿族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