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52赫茲鯨魚的事,人家告訴我時我只奇怪別人的奇怪。這條太平洋孤獨的鯨,發出世上唯一的頻率,至今還找不到能聽得明白的同類。我認識的人生路上特立獨行的朋友,做人、搞創作或其他,凡另類而堅持的,不外就是這樣的生涯,習慣了便是和自己的相安。
太平洋鯨魚52 Hz自說自話,叨叨絮絮許多年,說了多少無人聽的故事,誰會想到牠今年忽然會在港台兩地熱哄起來?托魏德聖新作台灣大型音樂電影之賴,「52 Hz, I Love You」 聽說在台灣很火紅,已排了賀歲片期馬上要登陸香港。
至於本地一班搞獨立出版的朋友,最近組成出版聯線也冠名52 Hz,他們在孤獨的航道上不期而遇,連袂從太平洋這一角從新出發,逆向游弋,二月登陸台北書展,搞成立發布會,大小活動十幾場,由「大拇指」年代的老文青打頭陣,有港台詩人作者對談,文學與評論的跨界探討,社運與文學等等,輾轉已是幾代香港文化人的生涯,行色令人動容。
香港獨立出版和書刊經營狀況,略為關心本土文化一二的朋友不會陌生。青文羅志華之死是隱喻的話,到銅鑼灣書店已是有佈局有預謀的擊殺。香港新生代對文化的建立和由來,少有人搭理,尚幸代代都有能量過人的文青,於是寫的堅持文字創作,認真評論,編印的不怕經營環境的險惡,讀者群少得可憐,堅信紙張的力量出版,逐字逐句印出來的,便是本土。
52赫茲也不一定是為今日而發出,脈脈相傳下來的也不一定是甚麼振聾發瞶的巨聲,畢竟能遙遙叫喚醒好多人。記得高中時代以為街上報攤可買到素葉文學,於是由西營盤一路找到中環而不可得,又不敢向在母校教中文的何福仁老師開口要,最後還是找到了當年的青文。香港文學路上的大拇指素葉八方及其後種種,刊出過幾多人人生第一篇認真的文字,小步小步的跨進了文學文化的創作之門,在迂迴路上,令不少人包括在下,即管曾經放下走遠過,還是情願文字的力量,與它如影相伴。
今日在香港艱苦經營的獨立出版者,游在前所未有窒息的海,後面捕鯨船緊貼追逐,魚叉亂下,海面隨時要染成魚血的紅色。鯨們用力發出來的,已是生的叫嚷了,願這些叫喊漸強漸密,不亢不卑,能喚醒死海求生的意志,在逆流中奮發,列隊游出開闊的活水。
52赫茲成立宣言有這樣一段,「我們深信紙張折疊成書之後的力量,深信油墨印刷的氣味能喚醒讀者求知的渴望,深信大洋有我們存活下來的意義。希望不久將來,在大洋遇上視我們為同伴的你。」
太平洋的52赫茲鯨,水下有知,應該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