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夜,明起本欄要休息幾天,今天就在此給讀友們拜個早年:
恭喜發財,萬事勝意,身體健康,生活愉快。
網上看到一段2016年最潮句子:
○不要炫耀你的錢,在醫院那就像紙;
○不要炫耀你的工作,你倒下了,無數人會比你做的更出色;
○不要炫耀你的房子,你去了,那就是別人的窩;
○你唯一可以炫耀的是你的健康:當別人都走了,你還可以曬着太陽,喝着茶,享受着健康的生活。
2017年焦點經營:健康。
上面這段「最潮句子」,說明在各種人生願景中,最重要是健康。沒有健康,再多財富也沒有意義;沒有健康,也不會有快樂。新年伊始,就同各位談談健康長壽的話題。
一般人認為,長壽和運動、戒煙戒酒有關,但實際上,美國心理學家經過二十年的研究,出了一本叫《The Longevity Project》的書,從研究多如牛毛的生活習慣中總結出影響壽命的六大決定性因素,列出「長壽關鍵要素排行榜」。排在第一位決定壽命長短的最重要因素,無關煙酒、運動,而是人際關係!人際關係的重要性遠遠超乎想像。人際關係可能比水果蔬菜、經常運動和定期體檢更加重要。
哈佛大學醫學院一項對268名男性進行跟蹤調查發現,一個人生活中真正重要的就是和別人的關係。常與朋友小聚適度飲酒者比滴酒不沾者更長壽。
人要健康長壽,心理平衡的作用佔50%以上,合理膳食佔25%,其他佔25%。心理平衡相當於一切保健措施的總和。長壽者的生活習俗各不相同,有的甚至與健康之道相反,如有的人嗜煙酒,喜肥肉,但有一點卻是相同的,即長壽者都樂觀開朗、心地善良、為人隨和,有良好的人際關係。
《黃帝內經》:「百病生於氣也。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結,驚則氣亂,勞則氣耗……」。所以醫病先醫「心」。
香港人的長壽排名一向列於世界第一或第二位。香港居住環境狹窄,空氣不佳,飲食也不怎麼健康,何以會如此長壽?關鍵原來就在於人際關係。
長期以來,香港人之間儘管有意見不同,大都能夠和善相處。1981年我被左派掃地出門之後,與他們仍然保持友善往來。中英就前途問題談判期間,我們這些反對回歸派和中聯辦前身的新華社高層,都常常同枱吃飯,有「和而不同」的君子之交。即使主權轉移後,社會衝突增加,但大致上不同意見者仍然可以和善相處。這也許正是香港人得以長壽的原因。
然而,自從梁振英上台,以階級鬥爭、敵我矛盾的方式對待所有不同意見者,包括建制派的自由黨,面對強硬壓制和社會沉淪,社會撕裂與對立嚴重。莫說不同陣營的相互包容,連親戚朋友也因不同政見而拒絕往來。社會不公又無奈,使人往往不得不「怒則氣上,悲則氣結,驚則氣亂,勞則氣耗」。長此下去,香港人必被剔出長壽前列。
雞年伊始,我的新年願望是政府告別鬥爭路線,社會重建和諧,香港人能保持健康長壽。
周一至周五刊出
李怡
http://www.facebook.com/mrleey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