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團促政府回收攤檔物資

環團促政府回收攤檔物資

【本報訊】每年大年初一,全港年宵市場總遺下大量垃圾,由食環署接手清理,數量更持續增加。不過,所謂垃圾中包括大量仍能使用的枱椅、帳篷和膠樽等,可循環使用或回收再造,惟食環署在清早圍封後便不允許市民撿拾,將所有物資直送堆填區。環保團體希望當局手下留情,並建議由政府接手存放、處理有用物資,源頭減廢。

環保團體昨促請政府從源頭減廢,減少年宵市場製造的垃圾,在年宵過後讓公眾撿拾有用物資。馬志剛攝

予下屆檔主租用

食環署數字顯示,2014年全港年宵市場垃圾量有303噸,到2016年已急升至447噸。「結束一桶專棄」和「毋忘垃圾」近年都有在大型活動自發回收垃圾。他們指雖然當局已明文禁止蓄意破壞未出售的花卉、盆栽,但枱椅傢俬及年宵產品則無相應限制和罰則。
毋忘垃圾核心成員黃菀參指垃圾量逐年遞增顯示政府未致力減廢。她又指公眾分類處理垃圾意識低,不少回收箱都未被按分類投放垃圾,現場亦無人監察和教育。
黃指據往年所見,不少枱凳帳篷仍新淨,估計是為辦年宵而買,惟初一清晨難安排車輛運走,只能棄置很浪費。她建議政府提供場地存放物資,甚至讓下屆年宵檔主租用。
立法會議員朱凱廸指,政府推行的「綠在區區」計劃今年首次開綠燈,協助團體存放搶救回來的物資7日,暫有東區、觀塘、沙田和元朗共4區參與,7日內團體再自行聯絡有需要人士領取物資。他希望食環署今年設封鎖線較「鬆手」,讓環保團體和市民盡量回收有用物資,又促請環保署放寬「綠在區區」的7日儲存期限,長遠就應修改不准翻找垃圾的法例,給有用物資新生命。
食環署指署方要求檔販須在年宵結束前搬走檔架及營業工具,並清理垃圾、廢屑和未售出商品,亦規定如檔販破壞、損毀或棄置未售商品,署方可禁止該檔販日後申請或競投攤位。
■記者馬志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