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相信經濟公義、世界和平等理念的中間偏左人士來說,希拉莉的確是十分不堪的美國總統人選。
在經濟層面上,希拉莉與克林頓或英國前首相貝理雅一樣,是典型「第三條路」支持者。她較少捍衞勞工權益,但與財金界十分熟絡。她主張親商、親金融界的中間偏右經濟政策,更十分支持全面性的自由貿易,但就忽略在經濟轉型中失業、減薪的基層人士。
在外交層面上,希拉莉當參議員時曾投票支持美軍出兵伊拉克。到她後來成為國務卿時,希拉莉是奧巴馬內閣中較鷹派的成員,偏向主張以軍事方法解決問題,奧巴馬不時要否決她。到她在2016年參選總統時,她提倡在敍利亞實行禁飛區,不少軍事專家都說這只會令戰爭升級。
政治上中間偏左的人絕對有充份理由相信,如果希拉莉成為總統,美國不會變得更公義、世界不會變得更美好。他絕對能合情合理地說,不投票給希拉莉是毋忘初衷、堅持理念的表現。
然後,特朗普勝出了。投票數據未至於能顯示倘若上述那些人投票給希拉莉,她就一定會勝出。但投票數據的確顯示,希拉莉在較多中間偏左支持者地區的支持度比起過往民主黨候選人有一定的下跌。眼見特朗普的不堪,不少美國人在面對那些中間偏左但又不投給希拉莉的選民時,並不是敬佩他們的堅持,而是語帶嘲諷地說一聲「多__謝晒」!
希拉莉的遭遇又關香港特首選戰甚麼事?民主派選委現在面對的選擇其實與希拉莉參選時中間偏左支持者要面對的情況相似。客觀來說,民望高的曾俊華對於民主派選委理應是不吸引的。曾俊華確認會以人大8.31決定作何政改起點。在經濟問題上,他的中間偏右路線不時與多數的民主派人士背道而馳。所以,如果民主派選委支持曾俊華,又好像會背棄自己的原則。但如果民主派選委不支持曾俊華、而林鄭月娥或葉劉淑儀勝出,就算民主派選委的票不足以改變結果,都會被不少支持者以「多__謝晒」向民主派選委「致敬」。
面對着這情況,民主派選委可以怎樣做?在提名階段,這情況較容易「拆」。既然選委之間好像分了「原則派」與「務實派」,而民主派亦夠票提名兩個候選人,他們大可以像美國民主黨初選那樣既有較正宗地中間偏左的桑德斯、亦有希拉莉,分別提名一個民主派人士(如我個人感性上欣賞的長毛)及已表明願意接受民主派提名的曾俊華。
至於到終極投票時,民主派選委就要問自己:我是否能左右大局?我是否想像美國某些中間偏左支持者那樣,為原則不支持希拉莉、但就成全了災難性的特朗普?我是否想香港市民來「多__謝」我?但願民主派選委能就這些問題三思。
註:以上是筆者的個人意見,不代表他所屬的律師行或團體。
任建峰
執業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