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M - 左丁山

STEM - 左丁山

香港科學院發表一份報告,指目前的DSE文憑試實施後,香港中學生選修STEM科目,水平有下降趨勢,令大學的理學院、工學院的新生理科成績,有欠理想。這份報告由香港科學院正副院長發佈,院長徐立之,副院長黃乃正(中大新亞書院院長兼中大理學院院長)均與左丁山十分熟絡,平時交談,已略知他倆對目前中學STEM教學的闊度與深度,均不大滿意,認為有改善的空間。左丁山不是科學家,且是科學盲,但曾任津貼中學管理委員會成員(俗稱校董)多年,家中也有下一代考會考、高考及DSE,大概也知道徐黃兩位本港著名科學家為甚麼對STEM的教育,難以釋懷。
STEM這名詞,好像來自矽谷,喬布斯生前便曾主張在美國留學攻讀科學、科技、工程和教學的外國學生,得博士學位後,應自動獲得美國綠咭,為美國爭取STEM人才留在美國工作,服務美國社會。美國眾議院曾於2013年提出一個法案,名為STAPLE ACT,但得不到多數支持,卒不了了之。STAPLE全名很長,就是Stopping Trained in America Ph.D.s From Leaving the Economy,簡寫為STAPLE,也有取巧之處,因為支持議案的議員及矽谷科技人員,主張在STEM科目的博士生畢業證書上釘上(staple)一張綠咭!
美國如此重視STEM,影響及其他地方,香港近兩年來也漸見使用此名詞,教育署「治標不治本」,為配合梁振英的創新科技政策,向學校發放特別津貼,支持STEM教學。但學校在中四開始,根據DSE考試要求,並不鼓勵學生修讀8科,一般只准許學生修讀六科或七科,即中文、英文、數學、通識四科必修之外,多選修兩至三科,如此一來,過往理科生會考高考必修的物理、化學、生物、附加數學,便須取捨,只讀其中兩至三科,不讀物理的,難以進入工學院,不讀附加數的,入理工學院便要再讀微積分,拖慢進度,故此所有大學的理、工學院教授無不叫苦。欲教育局大事修改DSE課程,涉及複雜的政治及教師利益問題,特區政府不敢碰。左丁山認為既然所有中學皆以考大學為目標,大學不如修改收生標準,向中學施壓,譬如收生時,理學院、工醫學院只計算中英文及其他最佳四科的成績,理工醫學院並優先考慮數理化生數全讀的學生。這樣的收生安排實施一兩年後,中學校長便知道如何迎合大學要求,不再禁止學生全讀數理化生四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