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曾俊華的暗語(下) - 馮睎乾

破解曾俊華的暗語(下) - 馮睎乾

泄肛漢說:「去年底曾鈺成說,北京政圈流傳一首蘇軾的詩:『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都說特首選舉秘密盡在此詩,明白嗎?」
我若有所悟,答道:「師父我明了,秘密不在詩句,而在詩人,蘇軾才是關鍵!」
去年三月,即旺角騷亂後一個月,張德江稱讚梁振英「有擔當」;上星期,梁振英也稱讚林鄭「有擔當」。「有擔當」一而再地出現,成為推許官員的最高級別形容詞,是偶然嗎?若你讀通《鼂錯論》,驀然回首,便明白這個關鍵詞是用來表示「某人不是鼂錯」。因此,梁振英決不會說葉劉有擔當,建制派則不斷明踩暗貶曾俊華hea做。
明白這些意識形態背景後,便可解讀曾俊華近日一段大巧若拙的話。他宣布參選當日,記者問及政績,曾俊華居然一件不答,反強調自己在危機前做好準備,大事化小,小事化無,「唔係話突然間我想創造一個危機出嚟,先至去處理嘅」。這樣的回應,香港人會覺得十分拙劣,似乎比常常自誇「有為」的林鄭矮一大截。但習近平是這樣想嗎?
《鼂錯論》從未稱讚鼂錯,反盛讚治水的大禹。蘇軾說禹治水時險阻重重,但因為及早做好準備,卒之能疏通河流,化險為夷:「惟能前知其當然,事至不懼,而徐為之圖,是以得至於成功。」可見曾俊華標榜的是「大禹路線」,所以最近才兩度強調總「在危機前做好準備」。至於同氣連枝的梁振英和林鄭,嘴巴雖不承認,但實際上走的是「鼂錯路線」。鼂錯之死,不僅因為態度,更關乎才能。天下之難,能發能收,方可成大業,鼂錯有沒有這個本領,難說;但一個將故宮弄成醜聞、買廁紙也鬧出笑話的官,則肯定沒有能力。
泄肛漢總結,目前消息麻雀亂飛,只有一個是真的:「通《鼂錯論》者,得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