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曾俊華的暗語(中) - 馮睎乾

破解曾俊華的暗語(中) - 馮睎乾

剖析曾俊華另一句話前,要先解釋梁振英敗走之謎。友人「泄肛漢」告訴我,梁被勸退,除了不夠票外,尚有更深層次的理由:他沒讀好一篇古文。
很多人知道習近平的座右銘,就是蘇軾《鼂錯論》開篇的名言:「天下之患,最不可為者,名為治平無事,而其實有不測之憂。坐觀其變,而不為之所,則恐至於不可救。」即是說:統治者最怕社會表面上太平無事,內裏隱憂重重,若放任不理,最終必無法救治。蘇軾接下來說,當此之時,必賴「仁人君子豪傑之士」,把潛伏的大難題揭露,再以身犯難,才可立非常之功。近年「港獨」一發不可收拾,正因為有人以「仁人君子豪傑之士」自居,欲於治平之時,「無故而發大難之端」。是以若說中共源於《資本論》,則港獨實出自《鼂錯論》。梁振英既按照習核心服膺的金句行事,理應連任,何以功虧一簣呢?很簡單:他只看了文章開頭,但沒有細讀至尾。
漢景帝時,七國諸侯勢力過大,鼂錯建議削藩,導致七國叛亂。鼂錯跟梁振英一樣,鬧出大事便把爛攤子「推畀人」,竟叫景帝御駕親征,自己留守京城,所謂「欲使天子自將而己居守」。皇帝當然不爽,此時有個同鼂錯有牙齒印的袁盎衝出來,建議把無擔當的鼂錯處死,來平息七國之亂。景帝早對這個A字膊的混蛋恨得牙癢癢,當然照袁盎的話去做。蘇軾結論是:誰為立功而挑起事端,誰就要親自收拾亂局,若收拾不來,要勞煩皇上御駕親征,那就死不足惜了。
梁振英挑起港獨,如鼂錯「發七國之難」,要中央用人大釋法解決,即「使天子自將」,而梁搞這場大龍鳳,路人皆知是為了連任,這正違背蘇軾在末段說的:「世之君子,欲求非常之功,則無務為自全之計……錯之所以自全者,乃其所以自禍歟!」故事教訓是:傻仔,讀書要讀到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