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自己愛隊呼冤,幾乎是每個球迷的經歷。尤其是分數吃緊的比賽,最後時刻勝負在一、兩球之間,球證一個誤判或走漏眼,足以改變戰果,吃虧一方球迷,自然對球證咬牙切齒,大呼「黑哨」。NBA近兩年來推出新政策「最後兩分鐘報告」(Last 2-Minute Report,簡稱L2M):但凡每場最後兩分鐘分差在5分內的比賽,賽後都公開檢討該時段執法是否確當。由於每每都會確認關鍵誤判,常令球迷更加火滾;但L2M並不會改變任何結果,又被球迷嘲諷「錯誤接受,吹錯照舊」。
NBA推行L2M的原意,是增加執法透明度,並透過大量正確判例顯示NBA球證水準優秀。無奈媒體和社交網絡,執法正確時一般不理,只在確定誤判時才大加報道討論,往往誇大了「球證水準低」的觀感。至於有人批評為何不能就報告改變賽果或懲罰球證?其實細想就知道行不通,球賽發生的事一環接一環,不可能「拿走」一個判決再用猜想去決定新賽果;而球證如果因個別吹判就受罰,將增添極大壓力,在電光石火執法之際多了顧慮,只會更多出錯。
在球圈內L2M報告也大受批評,如杜蘭特和勒邦占士都先後表示過應該取消或改變L2M,認為只會損害球證執法信心。而球證工會亦發出聲明反對L2M,指它無法改善公正性和執法水準。球員、球證和球迷都對L2M沒好感,不過NBA聯盟方似乎仍堅持此政策,可能因為是總裁阿當施華的「政績」吧?
喬靖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