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時式》出了篇影評,題目《不喜歡「星聲夢裏人」,我是否會被當作壞人》,未讀已經令人開懷大笑。此片巴黎過幾天才公映,趁住橫掃金球狂提金像的勢,開畫冠軍坐定粒六,但法國人向來唔同人咁品,眾口會不會和其他地方那樣一面倒交譽,且讓我們拭目以待。預告片實在不怎麼樣,男女主角跳起舞來齊齊姐手姐腳,諮詢優先看過的某業內人士意見,得到一個不以為然表情──慈悲為懷的我這裏不得不姑隱其名,以免野蠻粉絲人身攻擊,生性剛烈的專家最喜歡周街派發「閣下唔識睇戲」帽子,把平日掛在嘴邊的民主民主民主視為糞土。臉皮厚的我當然謝絕打壓,尤其因為廿幾年前剛到巴黎時領過嘢,一位港式文青以霸王雞乸姿態將歌劇劃為私人產物,濃郁越南口音法語吐出的「你哋唔配欣賞」不絕於口,害初出茅廬的我敬而生畏,以為那些比里尼華格納個個高不可攀,直到近年女巫魔咒才漸漸解除,平常心終於享受到份內的樂趣。
《烈女本色》吃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閉門羹,雖然教人大跌眼鏡,其實我並不特別覺得它好,如果導演當初心想事成得到妮歌潔曼應承奉獻膠面,你以為出類拔萃的或然率有幾高?至於大功臣伊莎貝雨蓓,類似的表演在《鋼琴教師》出色得多,反而我更喜歡同期那部《愛情未來》的她,輕描淡寫中見功夫,無影拳殺人不見血。去年我印象最深刻的法國片可能不算法國片:《路易十四之死》由西班牙的Albert Serra執導,尚彼爾里奧爐火純青的演技直達神級,赤裸裸將「死畀你睇」昇華為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