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世界的Partner關係也已流行了好一陣子。
傳統夫婦、夫夫、婦婦在開明社會的合法配偶模式已呈落後,婚結不結對相親相愛兩口子並無實質意義,用作向全世界宣示主權、猶如狗公在你家門前撒把尿,不外俗套,沒幾人在乎。就是昨天聽來感覺新鮮Partner這名詞,如今掛在口邊已感老套、過時。
姊姊自少自由自在,期望香檳白玫瑰與鈴蘭滿室的婚禮是妹妹。
成長後,妹妹卻摒棄婚禮、甚至婚姻;能夠快樂在一起比什麼形式都更重要,不少朋友勞民傷財搞完大派對也搞砸了本來情感的平衡……她如是說也如是深信。
結果如她信念,與大學伊始一直耐心等候的男友離開英國,飛到專業換得高回報澳大利亞,生活舒適,兩名子女在新國家新家園出生成長,姓氏用父母雙姓。一直沒在乎公證朗讀盟心之句,信守婚姻承諾純粹發自內心,無損絲毫融融幸福。
姐姐成長後反而退卻少年瀟灑,着意舉行大型婚禮,計劃頭胎在30歲前出生,結果籌備婚禮前奏男友父母雙雙重病,搞大派對不合時宜。然而成功30歲前誕下長子,大型婚禮有機會日後再算,重要三人過得幸福,準備就緒迎接次子三月初的出生,男女雙方保持親密朋友關係。
我是她們舅舅,早逝至愛三姐是她們母親,彌留之際至繫心的兩塊骨肉。於我,是甥女、摰友也是兒女。看着她們成長,穿着白色婚紗走過教堂,宣誓盟心句,然後生兒育女當然既傳統亦易為人接受。決定在他們,生活也在他們,選擇那一種方式後果自負,從至親、從長者、從朋友角度去看,重要還是他們自己;重要還是他們快樂!
與同伴閒聊人與人之間的親密關係,可能認定自身天煞孤星,在下紋風不動想都未想過任何關係模式。理想是二人繼續Knowing吧……當時真的如此回答,好不戇居,適合長期獨處族群,例如自己,卻與俗世背道而馳。
思考、過濾下來,路上人來人往,誰又能滿足另一個人的所有慾望及追求?禁錮式單對單關係純粹滿足obsessive佔有慾,對任何一方有害無益;關係若能昇華發展至明白、關懷、義無反顧的情人知己水平,功德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