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抗藥惡菌防不勝防,消委會早前檢測發現市面多達六成雞肉樣本帶抗藥惡菌ESBL,令食物安全響起警號。究竟在日常生活中怎樣才能提防惡菌來襲?有家庭醫生指出,要避免惡菌上身,除了要徹底煮熟肉類才進食外,購買、儲存及處理肉類過程也要小心。港人最愛的火鍋及BBQ,若享受美食時處理生肉不當,如直接用手接觸生肉,也隱藏染上惡菌危機。
記者:梁麗兒
家庭醫生林永和指出,市面有部份急凍肉類產品列明「不含抗生素」,市民可揀選有此標籤的產品,保障食用安全。另外,到街市或超市購買肉類時,應避免接觸生肉,或接觸後要徹底洗手,切忌不洗手就「拎嘢食、玩手機」。另外,市民要避免將生肉與熟食、即食食品如麵包一同擺放,或存放太近,減低交叉感染風險。
打邊爐多淥3分鐘
處理肉類的過程也要審慎,林建議生肉及熟食不要存放於雪櫃同一格,生肉應放在熟肉下面,並要妥善包好。醃肉和切肉時最好佩戴手套,其間避免捽口鼻或眼睛。若雙手帶傷口,宜先用消毒膠布包好,提防受感染。處理生肉和熟肉時宜使用不同的食具如筷子、砧板及刀具,例如用不同砧板處理生雞及斬熟雞,處理食材後要用熱水及洗潔精徹底清潔。
不少人愛吃嫩滑的雞肉,只會蒸到「僅僅熟」,未有徹底煮熟,此舉或會將隱藏的惡菌吞落肚。林永和以港人常吃的蒸雞為例,雞肉煮熟時應沒有任何「血色」,尤其接近雞骨的位置,建議市民農曆新年前後,外出食飯吃雞,應預先提醒食肆要徹底煮熟。「隻雞如果煮唔熟,就算搵碗熱湯淋都淋唔熟,因為溫度唔夠殺菌。所以煮得太生就唔好食」。他指,未熟煮肉類都有機會受病菌污染,引致腸胃炎症狀,例如生牛河、魚生刺身等,都存在一定風險,市民要慎食。
打邊爐一般都會吃雞肉及豬肉,林建議肉類煮熟至完全「冇血色」後,宜再多淥2至3分鐘更佳。宜使用兩對筷子分別夾生及熟食物,並應避免放於同一位置。若火鍋放入了生肉,不應同時夾起其他熟食,以防交叉污染,宜待肉類熟透才夾起。
另外,市民在BBQ時,若要接觸生肉,如用燒烤叉「拮」雞翼、豬扒,應先佩戴手套,一旦接觸了生肉,應盡快洗手,不要就此接觸熟食,減低中招風險。
想輕輕鬆鬆健康?,記住留意健康蘋台
http://health.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