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環精英棄高薪捱菠蘿包經營有heart長者店 難立足新蘇豪

中環精英棄高薪捱菠蘿包經營
有heart長者店 難立足新蘇豪

【本報訊】港島延線開通,昔日舊區西營盤變「新蘇豪」,3年前落戶第一街社企「好好生活百貨」亦遭逼遷。「業主根本唔想傾」,小小內街大興土木,昔日車房變身咖啡店,改衫老店成歷史。老闆李燕儂與拍檔經營另類銀髮用品小社企,租約3月屆滿,她最不捨的是一班定時定候來打躉的老街坊。食足年半菠蘿包捱到收支平衡,又得由零開始。
記者:呂麗嬋

李燕儂(左)與拍檔(右)厭倦銀行工作,由昔日中環精英變身銀髮族社企店主。易仰民攝

「人生在世,一定要做一件自己真正想做嘅事!」像李燕儂的創業故事大抵不罕有:儲了小筆錢,逼近女人三十,把心一橫,傾盡積蓄創業,專揀偏僻但平租舖位開荒,捱上軌道卻遇逼遷……「鬼叫我唔係李嘉誠個女咩!」新一代創業初哥,就連口頭禪都大同小異!「以前唔殺到埋身,冇切膚之痛,地產霸權原來冇想像咁遙遠」。
位於斜路的200呎地舖,又窄又長,勝在平租,一簽簽下3年租約,至3月14日到期,「上年10月已搵業主傾,一直無回音」。商界出身的她無怪業主,「地舖貴租唔使諗,會搵樓上舖,不過啱啱遇正過年,好多業主都睇定啲」。由網店到實體店,李燕儂大學主修數學和工商管理碩士,加國回流香港,曾任職多間銀行,拍檔則任職iBank資訊科技部,典型中環精英。

向來健康的李媽媽(中)中風使李燕儂開始尋覓銀髮用品。

好好生活百貨會找銀髮模特兒拍下型潮靚的產品照。

母中風坐輪椅 啟發開店

「喺銀行做人工唔低,一年廿幾日假,又有雙糧,如果嗰時生活好安逸,或者唔敢冒險諗創業」。人生環環相扣,銀行要跑數,李燕儂不用跑卻要「捽」。「你(分行同事)今季跑到100萬,唔該你下季再跑多少少」。無止境捽數,遇正工作要24小時候命的好友拍檔,兩顆疲憊的心一拍即合。「全球投資銀行都係佢啲客,個網絡一有事,一個電話,食住飯都要趕返公司處理」。名副其實「分分鐘幾十億上落」,壓力沉重。
「嗰時就諗,係咪要繼續過咁嘅生活?」工作遇樽頸,媽媽突然中風,出入倚靠輪椅。人生,原來總有限期。「我阿媽好貪靚,出事時先50幾歲」。生老病死無可避免,不接受還得接受,如何繼續好好生活才是大學問。向來孝順的她四出找復康產品,由香港醫療用品專門店到外國網站,成了半個專家。「喺香港,呢類產品主要為解決最基本嘅問題,賣助行架、輪椅,協助如廁餵食,有啲產品嘅設計,無時無刻提醒用佢嘅人:你係有殘障嘅」。
傳統市場認知是長者用品越平越好,毋須花巧美觀,小孩用品就再貴都有人買。生存與生活,是價值觀也是現實。「我覺得唔應該係咁,其實外國好多選擇,設計貼心又靚好多」。走訪同樣面對人口老化的台灣和日本,李認定這是香港未開拓的新市場。助人助己又有商機,便與拍檔齊齊辭工創業。

本地設計師設計的放大鏡頸鏈。

手工精緻的動物頭實木手杖是來路貨。易仰民攝

感謝街坊點醒 由守變攻

「我哋未做過生意,錢又唔係多,貨唔夠,門面大大隻字寫長者用品,奇奇怪怪」。引進日本製的放大鏡指甲鉗、來路手工動物頭的實木手杖,還有潮爆七彩老花鏡,針對新老市場。可惜走得太前,首月營業額僅數百,頭一年「食白果」食到飽。幸好老區勝在有人情味,一間奇怪小店出現,她又不恥下問,原本路過不相識的街坊紛紛獻計,「呢度好似街坊會,好多街坊買完餸,一定要過嚟傾兩句」。街坊甲指小店叫「長者」太趕客,街坊乙就提醒冬天賣太陽眼鏡不合時宜。
「掙唔到租惟有一味慳,慳到有啲病態,連宣傳單張都唔捨得印,午餐食3蚊個菠蘿包,真係太厭,就幫襯街頭嗰間良心燒味店,廿蚊個單拼飯包嘢飲」。轉守為攻是食了年半菠蘿包加單拼飯之後的事,「到處揾人傾,先知咁樣坐以待斃,死路一條」。
由全守變全攻,接洽海外生產商獨家代理、聘退休護士任銀齡大使主持講座、找本地設計師生產放大鏡頸鏈;以「待用券」概念,在航空公司的免稅雜誌「上架」,每售一條會經聖雅各福群會,送一條給有需要的老人家。轉捩點是以游擊方式將銀髮用品打進教協及百貨公司。李燕儂指「真係不停發電郵同打電話,雖然得一田成功,已係好開始」。
由捽數到自捽,千辛萬苦始換來認識和認同,更有社福機構聯絡她合作,上年中終達收支平衡,收入雖遠遠比不上打工時代,但她直言已對自己有交代,殊不知港鐵開通,漸見曙光的一盤生意只得逼遷。李燕儂笑指正物色新舖位,無懼由零開始,「地產霸權無處不在,都要面對,只係最唔捨得喺呢度班街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