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宣誓就職,成為美國第45任總統。輿論多認為世界開始進入一個不確定的時代,中美的貨幣、貿易、軍事三大衝突更似一觸即發,隨時讓環球經濟雪上加霜。且看特朗普今晨的就職演講,將給世界帶來更大的震撼或驚喜。但無論特朗普的意願為何,都不能不受到美國和國際社會既有規則、程序的制約,加上中國先期作出的防貨幣戰、防貿易戰、防軍事衝突的「三防」反應,也降低了中美衝突由局部烽煙惡化為全面爆發的可能性。
中國讓利外邦 預留談判空間
特朗普的就職演講相信不會大幅修訂競選承諾,特別是對中國貿易、貨幣的強硬政策。由於對華鷹派在特朗普內閣中佔主導地位,特朗普可能推出更多的針對中國的單邊經濟手段,但對中國全面徵收45%懲罰性關稅的想法,就算在就職演講時不作修訂,也恐難實現。
一方面,美國1974年制訂的《貿易法》,只允許總統以應對國際收支逆差為由,把關稅提高15%,為期150天。特朗普除非宣佈國家進入緊急狀態,才擁有不受限制地提高關稅的權力。另一方面,貿易大戰的激進做法,不只會讓中美在經濟上兩敗俱傷,而且會進一步引爆外交和戰略風險,在美國國內也要面對更大輿論壓力。
至於特朗普會否如期就職第一日就把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問題同樣在於能否達到由此向中國徵收懲罰性關稅的目的。由於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世界貿易組織(WTO)都有一套匯率操縱國認定標準,特朗普能否繞過兩大國際組織實施懲罰不無疑問。也有學者認為,人民幣名義有效匯率從2007年至2016年升值30%以上,外匯儲備從2014年6月的3.96萬億美元下降到2016年末的3.01萬億美元,難以支持將中國認定為匯率操縱國。
其實,貿易戰、貨幣戰說到底都是求利,中美之間就算烽煙四起,最終都會尋求利益平衡點,不至於損人不利己。中國近期出手干預人民幣匯率暴跌、減持美國國債、對銀行業降低準備金率一個百分點等措施,已預留了與美方談判和對抗的空間。而以中國一向對外邦讓利以求名的傳統,美國只要擺出無意阻撓中國成為全球化領袖、無意損害中國主權和尊嚴的姿態,大可以坐收其利。
香港弊多於利 只能自求多福
真正令人擔心是,特朗普在南海、台灣問題上的強硬立場,如果不是臨時手段而是長期政策的話,中美衝突的危險性將大大提升。不過,特朗普與內閣成員、內閣成員之間的分歧,也會制約特朗普的作為。雖然特朗普多次挑戰「一個中國」原則,但其白宮幕僚長普里伯斯明確表示,無意改變「一個中國」原則。國務卿蒂勒森說,要阻止中國進入南海諸島,但國防部長馬蒂斯不贊成蒂勒森的言論,認為這違背華府的航行自由承諾。
美國新總統和新閣員在台灣、南海問題上的強硬表態,引爆中國愛國者的怒火和人身攻擊自不在話下,但中共宣傳部門反而下令禁止攻擊特朗普的言論,表現了難得的克制,這也可視為中美不會爆發全面衝突的因素。當然,中共的禁令只是為免增加中美衝突的不確定性,一旦特朗普就職後繼續在台灣、南海問題上與中國對抗,中共的禁令隨時變為攻擊令,隨時有「帝吧出征」特朗普最喜愛的twitter。
由於未見特朗普在人權、自由、法治等普世價值問題上持強硬立場,中美未來的價值觀衝突少過經貿利益衝突。在這種格局下,香港反而無利可言,在維護香港核心價值、爭取真普選的道路上,難以得到堅定的支持。美國就算重啟《香港政策法》的年度審查,也是把香港當作制衡中國的籌碼,香港仍是弊多於利,只能自求多福。
周一至周六刊出
李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