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帶孩子觀看球會的青少年足球代表隊甄選試,當日參加甄選人數之多實令我詫異。甄選前總教練把參加者聚集在一起,然後問:「你為何想成為足球員?」參加者各有不同答案,有些想成為香港隊代表,為港爭光,有些很單純,只因喜歡踢足球。有一位比較特別說:「是媽媽叫我來選的」,大家當然捧腹大笑,但筆者卻另有一番感受。若他只是一位10歲小朋友,尚可理解,但若這位15歲年輕人所言非虛,便要認真看待現今青年人的自理能力是否出現問題,即使簡單如一個甄選試,也不能自己決定。
在香港小朋友由出生一刻,父母已開始安排不同活動。以運動為例,不少家長並非以孩子的興趣及健康為選擇依據,反而是該運動的性質是否容易考獲認可級數、有沒有比賽及表演機會、是否心儀學校的重點培訓項目等,較現實的方向去考慮,當中欠缺了對孩子的一份開明和尊重。
我相信未必每一個家長皆認同,但多年的訓練經驗,若能開放地與孩子一起選擇喜愛的運動,在客觀因素不大改變下,他們多會持續下去,成為日後的興趣和習慣。否則,不少孩子當完成了父母給予的任務,又或長大有自主權後,便會完全放棄運動,相信這不是大家想看到的。
孩子的運動生活若在選擇上得不到尊重,做運動的熱誠必定不高,甚至敷衍了事,為的只是配合父母的心意,中途放棄的機會一定更高。相比之下,若孩子是自發去參與自行選擇的運動,在練習過程會更顯毅力和堅持,身體和心理質素的發展一定更好,成績也自然更理想。
作為家長,要學懂放手尊重;作為孩子,要學懂放膽直言。
撰文:聖雅各福群會永嘉諾健體中心經理陳國雄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
隔周四刊出
想輕輕鬆鬆健康?,記住留意健康蘋台
http://health.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