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振英任內最後一份施政報告,值得留意的是梁振英,如何在施政報告中論述他最愛高舉的敵人──港獨。
回想2015年,梁振英正正是在施政報告中,首次向港獨發炮,點名批評港大學生會《學苑》和《香港民族論》,將當時尚未成氣候的「獨」,帶入公眾視野,為接下來兩年,與港獨鬥爭為綱爭取連任的大戲拉開序幕。及後梁氏接連以港獨為題,批港獨「不是言論自由」、「不應在校園出現」,到近期的確認書和宣誓風波,陸續確立他「港獨之父」的地位。
反觀今次梁氏任內篇幅最長、段落最多的施政報告,港獨的論述只在引言和結語,兩次重申香港是國家不可分離部份、香港沒有獨立分離空間,香港人有義務維護國家主權、領土完整。
沒有狠批狠打,沒有放言恐嚇,近年一直以施政報告作為政治展示的梁振英,只是重複一下中央既定的line to take,溫和得出奇。原因何在?
首先必須認清,「港獨」是中央的紅線這點不會改變,無論誰當特首梁振英是否連任,港獨都是不可逾越的禁忌;那以梁氏熱愛邀功,臨別還要讚自己「基本落實政綱」的個性,對於其任內最大的政治功績:將港獨扼殺於萌芽中,何以只是輕輕帶過,而不是大書特書自吹自擂一番?
一個可能的解釋是,梁振英樹敵製造矛盾以鞏固管治和個人地位的手法,是梁振英未能連任的「死因」,亦是選舉在即,下任特首必須擺姿態力求避免的路線。
也正因如此,林鄭月娥才會從一開始氣燄高漲說要延續梁振英路線,到公佈參選時修正為延續其「良好政策」,再到在電台電目中明確否定自己是「梁振英2.0」,否認會延續他的路線,和前任切割以求自保。
另一個值得留意和警惕的可能性,是這份刻意避免再挑動政治矛盾的施政報告,是為林鄭月娥度身訂做的「造勢報告」。
大前提是對梁振英和他背後的西環及相關利益集團而言,林鄭月娥承接梁振英的政治遺產,是對他們保障自身安危和利益的最佳做法,路線可以短期修正,手法可以更正,利益卻必須保住。
既然心知主打港獨挑動政治鬥爭不得民心,借以爭取連任亦不果,就反過來刻意將相關議題低調處理,高高舉起輕輕放下,避免拖累和他同一鼻孔出氣的林鄭月娥,連發展郊野公園用地這些民生爭議,都用上「建議市民深思」這種溫和字眼。
報告同時又冒着商界「反面」的風險,推行取消強積金對沖,得益的正正是近日和林鄭走得最近,一再為其放風造勢的工聯會,派90億加大長生津和增設高額津貼,安撫基層,又一再重申過去四年政府多麼「有為」,着着都希望為承接他的林鄭月娥加分。
別忘記林鄭月娥早在12月10日,宣佈因為情況重大改變,考慮參選後,足足拖了一個月,到上星期才辭職,消息指原因正正是留待施政報告的工作「大致完成」,這份既「有為」而又不見梁振英好鬥味道的施政報告,或許是梁振英送給他心目中的繼任人,目前民望仍然大幅落後的林鄭月娥最大的「祝福」。
林彥邦
傳媒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