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本港接連出現有人進食懷疑假米後不適的個案,政府發言人表示,就早前接獲市民有關稻香集團旗下旺角分店及大家樂上水分店使用懷疑「假米」的投訴,香港海關及食物環境衞生署食物安全中心(中心)已作出跟進,包括化驗涉事食物樣本及從有關食肆抽取米樣本進行檢測,結果顯示所有樣本皆為大米及通過化學檢測。
香港海關除跟進由中心轉交從投訴人取得的兩個剩餘食物樣本外,亦從該兩間食肆檢取共5個米樣本(包括米及飯),經政府化驗所檢測及分析後,證實所有樣本皆為大米。此外,中心亦於該兩間食肆抽取共5個米樣本(包括米及飯)作食物安全指標的化學檢測(包括塑化劑、黃麴毒素和金屬雜質等),測試結果顯示全部樣本合格。
發言人指出,大米的物理特性會因為烹煮過程而改變。由於不同的大米品種在烹煮期間的吸水和膨脹程度有所不同,因此由不同的大米品種烹煮成的飯的硬度、潔白度和光澤度有異。另外,長粒米通常在煮熟後較蓬鬆而結實,中粒米和短粒米在煮熟後則較柔軟、濕潤和粘稠。市民可多了解米的特性,不要輕信有關「假米」的傳言。發言人敦促市民大眾不要假設所有在互聯網上流傳的信息均為屬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