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段影片在網上瘋傳,迴響也很大,是作家Simon Sinek(圖)在一個講座裏分析「千禧世代」在職場上普遍有甚麼毛病和遇到的困難。所謂「千禧世代」是指1994年以後出生的年輕人,一出世就活在網絡與流動通訊的時代。Sinek指成長環境容易造成心態上的偏差,包括家庭和學校教育太多與成績不符的稱讚,令他們以為自己是世界中心,出來工作就難以接受挫折;網絡科技的速度使其欠缺專注力和耐性,覺得成果應該馬上到手,猶如網上購物;看重社交網站的like至上癮程度,過於迷戀那個經過濾的美好網絡世界,卻缺乏在現實世界與人深交的能力。
說真的,我覺得把這些特質只標籤一代人有點不妥,倒不如說這是整個網絡時代帶來的問題;像欠耐性這毛病,就連我這個「60後」在上網廿年後亦會沾上。不過,我心裏不禁想到:其實運動體育正好可針對上述問題。在運動鍛煉裏,無論體能或技術都要切實地辛苦累積,專注和耐性絕不可少;競賽勝負分明,也教會我們早早學會接受失敗;與隊友相處、接受教練訓導,其實就是在學習處理人際關係,還有如何平衡個人和整體,不要自視過高。
不敢說做運動是幫助成長的萬靈丹,會討厭運動而放棄的人、與團隊生活格格不入的人亦有。不過,當人們花費在虛擬世界的時間越長得可怕,用運動把人拉回現實世界多一點,也是個不錯的主意吧?
喬靖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