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條遺陰道 塑膠留左眼養和瞞兩事故 衞生署巡查始揭發

棉條遺陰道 塑膠留左眼
養和瞞兩事故 衞生署巡查始揭發

【本報訊】衞生署公佈3宗私家醫院醫療事故,其中2宗涉及養和醫院的個案,均未有按守則主動呈報,待該署去年11月例行巡查時始揭發。當中一宗早於2月發生,一名69歲病人做白內障更換人工晶體手術後,左眼被發現遺留2毫米長異物,要再做手術取出;另一宗則在8月發生,婦科病人接受正電子電腦掃描,兩日後才發現陰道內的衞生棉條未取出。由於醫院未有於24小時內呈報事件,衞生署已發勸喻信,並會監察醫院落實風險緩減措施。
記者:嚴敏慧

衞生署去年11月8日到養和醫院作例行巡查,發現該兩宗未作呈報的醫療風險警示事件。養和醫院承認事件,指69歲男病人於2月1日,於院內進行左眼白內障更換人工晶體手術,翌日早上進行常規覆診,發現眼球內有細小異物,負責手術的在院醫生即時為病人做手術取出,病人健康及視力未有受影響,已完全康復。事後覆核手術流程,確定準備及檢查手術用具的程序與事故無關,而異物證實為注射人工晶體的注射器中小配件的其中一部份,質料屬塑膠。醫院已即時知會物料供應商,並於同日將整個批次物料更換。

院方收勸喻信

另一宗個案涉及69歲婦科女病人,在留院期間進行正電子電腦掃描,為令掃描影像更清晰,在陰道置入衞生棉條,病房護士兩日後才發現有關棉條仍留在體內,隨即將之清除,病人健康無受影響。養和指,相信當日涉及員工存在溝通問題,已重新檢討及提醒員工溝通的重要性,事件不涉及醫生。
衞生署指,兩宗個案應列為「醫療風險警示事件」並需呈報署方,而審視醫院資料後,並無證據顯示醫院在房舍、人手、設備違反要求。惟醫院未有按守則於24小時呈報事件,已向醫院發出勸喻信。養和則稱,日後會與衞生署就需要呈報的情況加強溝通。
此外,明德醫院向衞生署呈報一宗醫療風險警示事件,涉及一名100歲有長期病患的女病人,醫生於11月2日為病人放置中央靜脈導管,完成後的胸肺X光檢查發現有導引線遺留於病人體內。明德醫院補充,導管由一名資歷豐富的掛單醫生負責進行,知悉導引線遺留體內後,當日已成功移除,對病人病情沒有影響。惟該病人因長期病患狀況持續,同月10日因肺炎離世。該院指,事發後24小時內已向衞生署匯報;衞生署亦稱無證據顯示有任何不依循條例或守則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