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特朗普尚未上任,已頻頻以台灣問題向北京施壓。早前,特朗普先是接受台灣總統蔡英文賀電,繼而又炮轟中國,為何不能與軍事裝備的大客戶通話,令北京十分頭痛;特朗普剛剛接受《華爾街日報》專訪時再打台灣牌,說在看到中國改善貨幣操縱及貿易政策前,不會承諾遵守「一個中國」政策。美國政界早就醞釀改變數十年來的對華合作政策(Engagement policy),全方面抗衡和壓制中國崛起;特朗普上台不過加速了進程,而台灣自然是美國制衡中國的重要槓桿。香港人需要思考的是,香港會否成為中美另一個角力場?
親中媒體總愛宣傳美帝資助香港反對派,實情卻是自主權移交以來,美國對香港的興趣,僅限於維持一國兩制的平穩。前年香港政改一役,環顧外國政府,英國高調支持,美國雖然沒有公開表態,但字裏行間總希望泛民不要否決;佔領運動期間,美國政府更加低調,似不欲香港問題影響中美關係。如果台灣是美國制衡中國的「不沉航空母艦」,則以往香港連作為中美關係的一張牌,恐怕都說不上。但在中美新冷戰的格局下,香港問題有可能成為中美關係熱點。
首先,香港特首選舉在即,刻下正是香港政局最敏感時刻。以現時特首選委會的組成,民主派選委多於三百人,建制派內港資、土共、中資鬧得四分五裂,結果充滿變數。美國政府會否有所動作?相信是北京當前心頭隱憂,也勢必牽動最終的特首人選。
更為關鍵的,是《美國──香港政策法》的前景。此法代表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支持香港的自治地位,並承諾持續監察香港狀況,對香港前途固然重要,北京也藉《政策法》下香港的特殊地位,繞過美國對中國施加的各種貿易管制(例如敏感科技產品的對華出口限制)。特朗普政府要在貿易問題上向中國施壓,會否威脅取消《政策法》,或者配合共和黨國會議員通過《香港人權和民主法案》?這些本少利大的動作,都足以令北京相當頭痛。
不少香港人可能認為,遠在美國的特朗普與自己並無關係。但香港要爭取真正自治,了解國際因素是不可或缺的。香港人固然不應天真地寄望外國勢力,但也不應無知地以為香港自治不涉國際因素。我們需要有理有節,在中國因素和國際因素之間,以更立體的策略推動本土自治運動。
http://www.facebook.com/reformhk
鄺英豪
香港革新論共同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