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殖之旅 - 鄧達智

戀殖之旅 - 鄧達智

決定春末去斯里蘭卡。
之前安排過兩次,其中一次機票都已出,身體不適,放棄,浪費了。
國泰航班前往可倫坡的時間安排並不理想,說是七天,晚機去早機返,實質只有整五天,頂多五天半。然而國泰之外,也沒有更佳航班前往這顆綠色印度洋珍珠。
同伴曾到此間參與泰米爾之虎游擊隊戰爭時期醫務義工,有感風景優美,戰事平息再回來旅遊,對路程有起碼程度認識,傳來網上圖片,嘩!殖民味道濃厚,海島原生態、帝國華麗氣派與歐洲建築特色混成一體,風格非常獨特,與Indo-British殖民風格接近,卻不一樣。
旅行目的地,有人一生一世只得一兩個;恭喜你,類型長相廝守。目下不少港人專心一致次次泰國,純台灣或純日本也普遍。
有人喜歡不斷Explore,更是孤單一人登陸新風景;未必花心,心思放諸四海上天下地也是一種人生的專注。
自從四年班獲祖父贈送中國地圖、世界地圖各一冊,另加一張特大世界地圖,童年建立於讀地圖的濃厚興趣至今不渝。
跟好些朋友經歷相似,用大頭釘按在成長後必去目的地上,到圖書館、書店打書釘也以這些國度為大目標。那時沒特別留意,直至最近準備前往斯里蘭卡,醒過來:童年所知國度、地區大概來自書本,內容當然以曾經或仍為大英帝國殖民地或英聯邦國家為主。大頭釘刻劃的名字:檳榔嶼、吉隆坡、新加坡、仰光、可倫坡、新德里、孟買、阿丁、開羅、台拉維夫、耶路撒冷、蒙巴沙、開普敦……一直去到里斯本才與非英屬地接軌,最後才回到倫敦。
自小學時期可倫坡一直徘徊心間,不到此間不放手,能教化眼界放諸四海,這殖民教育還有它一定可取之處!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