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台男食魚生屙寄生蟲

兩台男食魚生屙寄生蟲

【本報訊】三文魚刺身經常被指有寄生蟲,台灣最近兩名嗜吃魚生的男士,便因出現貧血及體虛的症狀,被發現體內有「日本海裂頭絛蟲」(Diphyllobothrium nihonkaiense)的寄生蟲,其中一名患者的糞便中,更出現1至2厘米長、仍在蠕動的乳白色絛蟲節片。
本港感染及傳染病專科醫生指,日本海裂頭絛蟲常見於魚生之中,並非只限於三文魚,建議將所有海產煮熟後才進食。

絛蟲可長達15米

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分子寄生蟲暨熱帶疾病學科主任范家堃指出,兩名男性患者年齡為30至40歲,每月均到日本料理店進食刺身數次,及後出現貧血症狀,經檢查後始發現體內有日本海裂頭絛蟲的寄生蟲,感染者要藉吃藥將寄生蟲排出。他稱,絛蟲的頭部組織「圓頭截」約長0.1厘米,能殘留在魚肉之中,因有生發細胞,被吞下肚後能在腸道中成長至成蟲。 
本港感染及傳染病專科醫生曾祈殷則指,日本海裂頭絛蟲能長時間逗留在人體內生長,未必會即時出現病徵,初期症狀可能是肚痛,或感到肚內有蟲在蠕動。因絛蟲最長可生長至15米,蟲身填滿腸道可令患者出現「腸塞」情況,有腹痛及惡心等症狀,患者也因為無法吸收維他命B12,阻礙造血及神經功能,會有貧血及手腳麻痹的症狀,醫生一般可透過照胃鏡、腸鏡及糞便來斷症。
■記者伍雅謙